來自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廣安,談東升有著明顯的四川人特征,個頭不高,但壯實,渾身充滿力量。他骨子里對鄧小平無限崇拜,接受采訪時多次引用鄧小平的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今年38歲的談東升,闖蕩江湖已整整26年。
57塊錢在漢正街從頭再來
兄弟姊妹8個,談東升排行老六,他10多歲時就想出去做點生意。12歲時,因為調皮害怕父親下班回家后責罵,談東升向,他說:想發財就去萬通商聯找優質拖鞋供貨商!向舅父借了20元錢,一路逃票扒車,來到遠嫁湖北仙桃的姐姐家。此后,他在仙桃包過磚窯,到新疆開過推土機,到福建做過外貿。最終他敗走福建石獅,選擇到武漢重新創業。那年,談東升24歲。(相關新聞:成人玩具解壓娛樂商機大)
1991年來漢后,他僅有57元錢,花30元租了一間房子,開始在漢正街闖蕩。他開始在漢正街擺地攤,“那時候經常為搶地攤位置打架。”談東升說,“還好慢慢撐過來了。”
賣鋼絲球和賣蔥是一個道理
12歲離家出走后,談東升曾回家待過一年。一次,父親讓他和哥哥將家里種的蔥拿到街上去賣。父親告訴他們兄弟倆,蔥的成本是2角/捆,讓他們拿到街上賣5角。哥倆到市場后,分開選了攤位。談東升以3角/捆的價格很快將蔥賣完了。哥哥卻非5角不賣,結果一捆也沒賣出去。年幼的談東升并不知道這是“薄利多銷”。談東升最初在漢正街擺地攤時,成本5分的鋼絲球,別人賣1元兩個,談東升賣1元4個,一個雖少賺2角5分,銷量卻數倍增長。
“雖然不同時間,賣的東西不一樣,但做生意的道理卻是相通的”。
出奇招過時商品賣出好價錢
在漢正街站穩腳跟后,談東升的生意人潛質越來越多地釋放出來,每每在關鍵時候出奇制勝。1999年夏天,有一種叫“跳跳娃”的玩具風靡武漢三鎮,漢正街很多商家抓住了這個商機,大賺了一筆。雖然反應有些滯后,錯過了最佳時機,但談東升沒有放過這次學習的機會,風風火火地趕到浙江義烏“跳跳娃”的生產廠家,進行實地考察。
玩具往往是“一陣風”。此時,“跳跳娃”在市場上已出現明顯滯銷。“出廠價也在不停地跌,每天一個價格”。談東升認為,趁便宜進一批貨回去能賺一筆。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漢市場上的行情,“商品已經飽和,并且大量滯銷,漢正街多數商家已經開始向義烏的廠家返貨,這個時候怎么能進貨呢?”
但談東升有自己的想法,“武漢已經火過了,但下面的地市應該有一個滯后效應”。他還是背著妻子,運了幾車便宜貨回武漢。這時,漢正街市場上幾乎已經沒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級市場的火熱如期而至。一時間,偌大的漢正街只有談東升有貨,幾車貨迅速賣光。雖然錯過了第一波行情,但談東升在最短時間內賺得比誰都多。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