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漢明:“它頸部的話呢有兩團比較明顯的疣粒,這邊的背部有一個很明顯的突出來的疣粒。雖然它疣點多就覺得難看,不過它長得快,它那個效果好,效益好。”
說起來,鐘漢明養山瑞鱉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那為什么他養外表難看的山瑞鱉,比養漂亮的金錢龜效益還要高呢?
廣西的欽州地區是我國金錢龜的原產地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不少人就開始人工馴養金錢龜,隨著它的身價不斷升高,養殖戶在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金錢龜的不足。
楊啟康養殖戶廣西欽州市尖山鎮九鴉村:“一算這個數,這個回報率很低,就價格太貴了,這個苗也貴,這個苗得來也很難。”
楊啟康最多的時候養了500多只金錢龜種龜,居高不下的價格讓他賺了不少錢,但同樣也使得金錢龜的市場變得狹窄。2001年,楊啟康決定嘗試養山瑞鱉,這種山瑞鱉生長速度快,市場效益不錯,但那時還沒有一個人人工馴養山瑞鱉成功。包括鐘漢明在內的許多人都勸他別冒險。
楊啟康:“他們說這個東西你敢養嗎,什么人什么人養全部都死光了,我說我沒有這個運氣吧,我就不相信,我就不服氣,就是這樣。”
雖然沒有先例,楊啟康對自己養殖各類龜鱉20多年的經驗很有信心,他把金錢龜全部賣掉,買來野生的山瑞鱉開始養殖。
楊啟康:“收回來的時候,死了10%左右,100個就死10個,我那個時候收了1000多個就死了100多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