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我們稱作“香香”的那些“祖母級”國貨護膚品,淡出人們視線多年,如今卻打著懷舊溫情牌,以足以睥睨國際大牌的姿態(tài)裊裊歸來,成為眾多年輕女孩追捧的另類時尚。
百雀羚、宮燈杏仁蜜、友誼雪花膏、蛤蜊油……這許多曾因渠道不暢、價格低廉、利潤薄弱而瀕臨死亡的國貨護膚品能夠東山再起、卷土重來,電子商務的功勞不可小覷。在淘寶上開國貨護膚品專營店而名聲大噪的小女子,代號“唐寄奴”的蔣雅芬就是其中的先鋒者。
這個打扮入時、頗有風情的時尚女子,總能帶給周圍的人“驚喜”。大學時代叛逆剃光頭,號稱在好學生中最會玩、壞學生中成績最好的家伙,最后能獨立經(jīng)營一份事業(yè)并小有所成,她瘦瘦的身軀居然裝著很大的夢想。
在國貨產(chǎn)品利潤如此薄弱的情況下,從最初三個月總共盈利300元到如今一個月流水額50多萬元,蔣雅芬用了4年多時間。
廠商欺生拒絕供貨
自幼在經(jīng)商的家庭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蔣雅芬總是不時發(fā)揮她的生意細胞。
蔣雅芬永遠都是用游戲里的虛擬貨幣換點卡、換裝備,現(xiàn)實中一分錢不用花,還能在游戲中“富得流油”的大富婆,在現(xiàn)實中蔣雅芬將這種經(jīng)商天賦真正被挖掘,是步入職場之后。
彼時,蔣雅芬在某雜志擔任時尚編輯,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充裕。淘寶網(wǎng)此時被人熟知,交易額和注冊用戶數(shù)量增長均達110%以上。作為樂于嘗鮮的80后,蔣雅芬自然也成了淘寶大軍的一員,利用閑暇時間將孩子和自己的一些二手物品放在網(wǎng)上出售。
出于心中一直以來對國貨護膚品的懷舊情結,蔣雅芬在雜志中做了一期關于經(jīng)典國貨的專題,并為此跑遍數(shù)十家大大小小的商場和超市,去尋找那幾乎已經(jīng)絕跡的記憶。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番辛苦,那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黃底藍邊鐵盒子、白瓶子,被蔣雅芬從各個商場的犄角旮旯搜了出來。
雜志一經(jīng)刊出,引起了許多與她同樣有國貨情結的朋友的注意和興趣,大家于是紛紛托她代購。蔣雅芬欣然接受了所有朋友的請求,那段時間她經(jīng)常奔波于各大商場和郵局,進貨、郵寄。一盒1.3元的香粉,往往被分裝成好幾個小袋子,一袋一袋封好,在淘寶上掛出1毛錢的價格,賣掉,貼上8毛錢的郵票,裝進信封,寄到滿懷期待的淘友手中,只為滿足他們心中的一份執(zhí)念。
此時,蔣雅芬只是純粹為了好玩。兼職的頭四個月,居然還意外地賺了400元。
雖然蔣雅芬隨便寫篇稿也能賺個好幾百塊,但遠遠比不上賣掉一兩毛錢的東西能帶給她興奮和刺激,就“像打了雞血似的”。
令蔣雅芬真正決定把淘寶賣國貨當成一份事業(yè)來做,源于2007年5月人民日報報業(yè)集團下屬《健康時報》的一篇對她國貨小店“唐寄奴”的報道。報道一經(jīng)刊出,小店生意一下子火爆了很多。
“我這時候才覺得還不錯。”蔣雅芬在當年“五一”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進貨。
萬事開頭難。她幾次聯(lián)系幾個品牌的國貨廠商,試圖直接從廠家進貨,但都因為進貨量太小而被廠家拒絕。無奈之下,她只得找到二級甚至三級代理商,進了第一批6000多元的貨物,用微薄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利潤開始了自己的國貨淘寶店的生涯。她一人獨挑大梁,承擔了客服咨詢、進貨、包裝、寄件、售后服務等全部工作。
到年底盤點的時候,2007年總共只盈利1萬多元。辛苦付出后的這個結果讓蔣雅芬十分沮喪。有好幾次她都險些放棄。
這時一個購買宮燈杏仁蜜的顧客第一時間給蔣雅芬打來了電話,用帶著激動得有些哽咽的聲音告訴她,她終于找到了已經(jīng)去世多年的姥姥身上那種令她安心的熟悉味道。這種失而復得的激動情緒深深感染了蔣雅芬。正是這些與“祖母級”國貨有著千絲萬縷維系的溫情和回憶給予她精神上的極大滿足,她要堅持下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