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500元錢起家,從腳蹬三輪、擺地攤發展到今天遍布全國的180多家連鎖店。她與王小丫等知名女性共同當選2004中國十大經濟女性年度人物。而給她帶來眾多財富和榮譽的不過是陜西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小吃——涼皮。
1998年,已經38歲的賈亞芳毅然決然地主動下崗,只為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創業難。沒了工作,自己斷了后路,賈亞芳不得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商機。一次,她去做一個項目的市場調研歸來的路上,在一個涼皮小攤坐下來休息,閑聊中她得知攤主一個月能賺1000多元錢,這多少有些出乎她的預料。賈亞芳私下盤算:一碗涼皮賺4毛錢,一天賣50碗能賺20元,一個月下來就能賺600元,比她原來一個月的工資還多200元,而且涼皮成本低,是個不錯的選擇。接下來的幾天,賈亞芳到西安的各涼皮攤點考察了一番,決定先批發一些賣賣看。
西安的早春寒風陣陣,天剛蒙蒙亮,賈亞芳就蹬上三輪車帶上從舊貨市場淘換來的500多元賣涼皮的家當出發了。她先到菜市場買回調涼皮必需的綠豆芽,又到涼皮批發市場批了50斤涼皮。之后馬不停蹄地趕到一家工廠門口,搶占了一個有利位置,等待顧客。頭一天,除去40元的成本,50斤涼皮讓賈亞芳凈賺了20多元錢。第一個月,她賺到了1100元,小小的甜頭給了賈亞芳繼續做下去的信心。幾個月后,賈亞芳已經有了幾千元的積蓄,她琢磨著如何能把生意做大。經過一番市場調查,賈亞芳發現西安市內沒有一家既蒸涼皮又賣涼皮的餐館。她認為這是個機會。
很快,賈亞芳在一個人流量大的服裝批發市場旁租下了門臉,開起了既蒸涼皮又賣涼皮的涼皮店。2200元的房租加上5個服務員、一個蒸涼皮師傅的工資,每月的開銷將近5000元,這也就意味著每天至少要賣200碗涼皮。涼皮店開業第一天賣了160碗,第二天賣了近200碗,以后就不見漲了。不到兩個月,涼皮店虧損了3000多元,賈亞芳不得不關掉了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