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當初下了決心,‘偷’了家里的存折,取了老婆存下的10多萬元錢建蘑菇種植場,我也成不了這個‘蘑菇大王’!”寧鄉(xiāng)縣雙鳧鋪鎮(zhèn)蘑菇種植大戶胡文忠談起自己的興業(yè)經歷,話語里帶著幾分詼諧。
3月中旬的一天,記者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離寧鄉(xiāng)縣城40多公里一個廢棄的軍用防空洞,在胡文忠苦心經營的蘑菇種植場旁,聽這位在外打工多年的農民朋友講起他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
胡文忠從1999年起,一直在深圳、長沙等地打工,先后干過十幾份工作,去年因他所在的公司裁員而下崗,回到了老家寧鄉(xiāng)縣大屯營鄉(xiāng)。
在外闖蕩了近10年的他,決心在家鄉(xiāng)干出一番事業(yè)來。以前他學過種蘑菇,經過一番市場調查,他決心辦一個蘑菇種植場,選址在離家60多公里遠的雙鳧鋪鎮(zhèn)一個廢棄的軍用防空洞,并計劃首期投入10多萬元建場。
家里人開始一聽要到那么遠的地方去種蘑菇,很不理解:“哪里不能種蘑菇,非得到那么遠的山溝里去?”
胡文忠解釋:“防空洞冬暖夏涼,全年都可以種蘑菇,那里種蘑菇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
后來又聽說要投那么多錢,在外打工的妻子堅決不干了:“種蘑菇可以,莫把攤子鋪得太大,就投個一兩萬塊錢吧,免得把打工賺的辛苦錢賠光了。”
看到妻子的工作難做,去年4月,胡文忠瞞著妻子,把兩口子在外打工多年攢下來的10多萬元錢從銀行取出來,全部投在了蘑菇種植場的建設上。
建設中,為了讓有限的資金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胡文忠把每一分錢都掰成兩半用。白天,他修路、架線,晚上備料、培養(yǎng)菌種,整整一個月,硬是在那個已被廢棄多年的防空洞里鋪好了水泥路,架好了電線,修好了一個近100平方米的蘑菇種植大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