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最苦惱的是無貨可供!現在手上這些蝸牛,最早要到今年10月才能出貨。雖然訂單不斷,銷路不愁,但由于之前一直沒有擴大規模,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昨天下午,在婺城區羅埠鎮青陽鄭村的一片農田里,忙著建設白玉蝸牛養殖基地的鄭福春告訴記者,等新的基地建成啟用,我這里就是全國最大的私人蝸牛養殖場,供不應求的矛盾也能逐步緩解。
今年55歲的鄭福春,是婺城區福春白玉蝸牛開發研究所所長。自稱“老蝸牛”的他,養殖白玉蝸牛已有16個年頭了,說起蝸牛來是滔滔不絕。白玉蝸牛是法國蝸牛的一個品種,通身乳白,如同白玉般晶瑩。白玉蝸牛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含量低,營養價值豐富,它不僅是美味佳肴,更是藥膳珍品,能治多種疾病。
鄭福春1979年參加工作,當過老師,也曾在糧站、水利電力局等單位工作,家里靠他一個人的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于是他萌發了下海經商,自主創業的念頭。就在那時,鄭福春恰巧得知浙江師范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下屬的生物工程公司推廣法國白玉蝸牛的信息,當時的白玉蝸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事物,沒見過更沒嘗試過。鄭福春說:“當時咨詢的人很多,可是誰心里都沒底,不知道養這個到底行不行。但是當我見到了白玉蝸牛以后,就被它吸引了,我覺得養這個一定行!”1993年,鄭福春毅然辭掉工作,回到了羅埠鎮青陽鄭村。他拿著4000元錢,買回了300個種蝸牛。
回到家,鄭福春拆了舊家具,做了養蝸牛的木箱,在簡易的設備條件下開始了他的事業。他說:“當時不僅條件差,也沒有技術,全靠自己摸索。甚至于把蝸牛拎回家的當晚,有蝸牛下了一窩的蝸牛蛋,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創業之初總是辛苦的。蝸牛最怕螞蟻,為此鄭福春常常睡在蝸牛房里,一只只地消滅螞蟻。現在回想起來,鄭福春說,要不是那股認真的勁兒,也不會有今天的成果。
幾個月后,第一批蝸牛長成了,差不多每個都有一兩重。可是怎么賣出去呢?鄭福春找來了當時的電話黃頁,逢酒店、賓館就打電話推銷自己的蝸牛。當時,沒有酒店賓館知道金華本地也有養殖法國蝸牛的人,當鄭福春的電話打到金江賓館時,賓館的廚師長就要了5公斤蝸牛,并和鄭福春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之后,鄭福春的白玉蝸牛在金華各大酒店、賓館頗有知名度,甚至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不過,現在鄭福春的客戶主要是在臺灣、馬來西亞等地,那邊要貨量十分大,經常供不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