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成十多位股東中,劉松琳年齡是最小的,彼此間的溝通有時成了大問題。公司越做越大以后,高管層開始出現分歧。他把這比作風暴期,這個階段是創業者需要警惕的。聚成總經理曾經離職一段時間,這期間,劉松琳開始自我反思,自己哪里不對?應該用什么方式溝通?總經理最后回到聚成。在這之后,劉松琳引入一套溝通工具,只要不是人格上的侮辱,極力提倡內部坦誠溝通。
企業做大之后,劉松琳最怕的就是失去方向,用他的話說,風箏需要一個牽線的人。剛創業時,同樣辦企業的父親幫他拉著線,遇到難題有個請教的人。現在,他另覓到高人幫他指點方向,“要知山多高,請問過來人”。謙虛和真誠讓劉松琳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幫助。
沖勁需要控制
唐月明:無線星空音樂公司董事總經理,28歲
行業:數字音樂
銷售額:3000萬元(2007年)
員工人數:60人
近期計劃:音樂廣告平臺上線
沒有任何關系,只打了一個電話便和香港英皇簽下電影《神話》的主題曲,單憑這首歌,唐月明賺到豐厚的第一桶金。他說,這完全是靠一股沖勁,還有他對數字音樂的了解。
唐月明是個很執著的人,先在華納和太合麥田打工,到后來創立無線星空,7年中他只做數字音樂。當他24歲決定創業時,公司沒開百萬投資就已進賬,投資人看中他的正是這點。所以,他希望80后的同齡人能夠專注,學會積淀。
他坦言自己不太懂管理,無線星空員工不算多,只有60多人,但部門卻有7個。以前公司小,大家群策群力,溝通也方便,但業務和員工多了以后,他發現執行力是最大的問題,采用目標導向管理后,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剛創業時,唐月明招聘的大多是80后,同齡人好溝通,沒經驗可慢慢培養,大家一起成長。但他逐漸發現,他那種說干就干的沖勁,年輕員工很難跟得上,有些事情根本執行不下去。所以在用人策略上,他開始轉向那些成熟的人才。
唐月明創業已有三年,每天從早忙到晚,沖勁依然十足,他希望腳步邁得更大些。今年有幾個大項目正在操作,一旦做成功,無線星空的規模將翻一番。他建議,創業者需要沖勁,快速捕捉機會,但也要適當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
堅持中學會妥協
伍杰暉:若比鄰網CEO,26歲
行業:互聯網
銷售額:500萬(2006年)
員工人數:30人
近期計劃:尋找風險投資
北京一家咖啡廳里,五六個年輕人手持筆記本忙活著,就像在自己的辦公室里一樣。若比鄰CEO伍杰暉帶領他的小團隊從香港飛到北京,或者跑到別的城市,只要能上網,他們就能進入工作狀態。正如彭志強形容的,這種公司或許還不需要什么管理,能否成功完全取決于商業模式。
伍杰暉很像少年版的楊致遠,15歲創辦第一個網站,賺到第一桶金180萬,比25歲創建雅虎的楊致遠早了10年。之后他又創立若比鄰,這是全球僅次于MySpace的第二大Web2.0社交網站。風頭正勁的2006年,同類網站有意注資上億元合作,但被伍杰暉拒絕,理由是不想按別人的想法做。
在財富和興趣之間,伍杰暉選擇了后者。他喜歡按自己的方式做事,這符合很多80后創業者的特性。但當他2007年準備融資,渴望加快發展時,或許會為當初貿然拒絕落下點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