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網上問一個很愚蠢的問題:我有XX萬,應該做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的同時,就已經放棄了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權利,我們無法想象這樣的人如何會成功。原因很簡單,投資機會現在已經是比資金更為稀缺的資源,只有能在紛繁芫雜的生活中準確地把握投資機會的人,才有成功的資質和潛力;第一關你都過不了,后面的事情就毋庸多言了。
也許不該這么苛刻——畢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社會的安定仍然需要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工作的中堅力量。而當這一部分最安定的分子也面臨著投資與創業的誘惑時,折射出的卻是難言的尷尬。
這一尷尬的直接表現便是工作閱歷、生活經歷不同,所帶來的投資思維方式的不同。許多人踏踏實實工作,最終的結果是對某一職業技能越來越精通,但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工作后辛勤工作,努力得到老板的首肯,初步適應社會并站穩腳跟后,在家人的敦促下結婚成家,開始按揭購房買車,負擔驟然加大,只好益發努力研究專業技能戰戰兢兢惟恐失去工作;等有了孩子,感嘆于自己抱負未酬,開始望子成龍,將自己一輩子沒有實現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孩子有了工作,按揭也還清了,手里有了積蓄,想自己找點什么做做時,卻發現自己過去那么長時間會的只是自己的職業技能而已,已經喪失了全局把握的能力;前思后想,瞻前顧后,最終錢還是被存在銀行里。
你想過嗎?辭掉你現在的工作,不依賴你自己的專業技能,你能靠什么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