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開發:瀕臨山窮水盡
首先是鋪貨,打算持續一個月,讓消費者認知T品牌;在覆蓋率提高后,T品牌的市場部再跟上,在市場上開展持續的拉動促銷。
商貿公司的營銷團隊以帶來的6個人員為骨干,再加上司機和裝卸工,組成了10人的團隊。目標就是鋪貨、鋪貨、再鋪貨。
到了鋪貨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沒有那么簡單。謝橋市場的市場容量很可觀,啤酒總體銷量有4000多噸。既然有利可圖,各個品牌都蜂擁而上,粗略數了一下,足有10多個。這也養活了大批傳統渠道,較大的酒水批發商有20多家,連同二批算上就更多了。
一條街道看去,送貨的車輛你來我往甚是熱鬧。各個品牌的競爭,批發部之間的競爭,對于我們既沒有網絡也沒有資金實力的小公司來說,這就是一個泥潭。
一方面要與競爭對手對抗,另一方面也要把原本經營T品牌的經銷商擠出去,而終端卻對我們有一個熟悉和認可的過程。
頭一天的業績為零,看到大家疲憊的面容,我也沒有說太多,只是鼓勵了大家幾句。
一個月過去了,想盡了辦法,每天的銷售業績只能維持在50~80箱,粗略地算了一下每天的費用:房租100元,油費100元,各種雜費50元,人員工資即使只算底薪還需要400元/天,還有稅收等開支,每天應該銷售300箱以上才能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