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現在很多家長很重視孩子的英文教育,為此也愿意花費高昂的培訓費用。作為語言教育方面的專家,您覺得是否有必要去花很多錢學習語言,有沒有更好的一些建議?
李文昊:我有一個朋友是英國人,他娶了一個西班牙太太,他們在中國生活了十年,在家時父親對小孩說英語,母親對小孩說西班牙語,他們的中國保姆跟小孩說中文,這個孩子在五六歲時就能說英語、西班牙語、中文三種語言。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語言最好。
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有很多的國際學校,我覺得如果父母負擔得起的話,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去讀書是最好的一種選擇,這會比把孩子專門送到一個英語培訓機構去學習英語要好,因為國際學校授課的語言就是英語,孩子能夠在比較自然的環境下學英語。
【關于留學】
“孩子18歲以前要留在父母身邊”
南方日報:
在深圳等一些大城市,這些年呈現出一種留學低齡化的趨勢。現在一些家長也會很困惑,到底該不該將孩子送到國外,大概什么年齡段將孩子送到國外比較合適,對此您有沒有好的建議?
李文昊:我覺得教育對于家長來說,最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把價值觀傳輸給孩子。當小孩還在十幾歲的時候,家長就把他送到一個新的環境,孩子會在那里看到和碰到很多新的問題。我覺得家長應該在孩子18歲以前都要把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塑造他們的價值觀。我是在20歲時才離開我的家鄉。
我給家長的建議是,小孩到了高中階段,在15歲到17歲時,可以把他送去進行短期的游學,這樣的話他們有機會去接觸到國外的文化。在我看來,最佳的留學時間是大學。
南方日報:
現在一些年輕人覺得做什么事情都沒有熱情。您在保持工作的熱情和好的心態方面有沒什么秘訣?
李文昊:我想對他們說醒過來吧。我覺得這是教育者的責任,這也是為什么我去做一些巡回演講,我想給年輕人帶去激情,我覺得有一些像我這樣的人也應該站出來,幫助那些年輕人,讓他們對未來感覺有希望。
【關于課外培訓】
“如果你想獲得自由,那你必須要負責任”
南方日報:
在深圳,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報了課外培訓班,有的甚至同時報了多個培訓班,有一些孩子在完成一天正常的學校學習后,還要在一些培訓機構繼續學習,小孩的學習壓力很大。對此,您怎么看待和評價?
李文昊:我覺得上培訓班這件事情本身倒沒什么錯,因為他們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比如我的小孩就愿意在體育方面花很多時間,但我不會給他們壓力。我覺得可能主要不同在于家長給小孩的壓力方面,一些家長為孩子報培訓班,是為了能看到結果,比如他們會要求孩子,既然給你報了培訓班,你一定要在考試當中考出好成績。
南方日報:
那針對這部分家長,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李文昊:我給他們的建議就是我父親所做的那些。當我十三、十四歲時,父親有一次對我說我們要坐下來談一談,那次大概談了20分鐘,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時意大利的學校期末考試是在6月份,如果沒及格,在9月份時還可以再考一次,還沒考過的話,就要留級了。為了不留級,在暑假這段時間,要花錢找私人老師進行補習。
父親在那次的談話中跟我說,他知道我的成績在學校里不是最好的,他也知道我在學校里很活躍,參加了很多活動,他不要求我在成績方面做到最好,只要能夠通過考試就不錯了。因為我家并不富裕,父親對我說,送我去上學,家里已經盡了全力,如果我沒通過考試,家里沒有錢給我請老師,所以他讓我要為我自己的行為負責。
父親跟我之間的談話像兩個成人間的對話,從那之后他沒跟我說過類似的話,但我一直都記憶在心,而且每次考試都通過了。我父親跟我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如果你想獲得自由的話,那你必須要負責任,對我來說,我是獲得了獨立的自由,但我是以對自己負責任的方式獲得的。我后來把這句話也送給了我的孩子和我團隊的那些經理。
南方日報:
一些人會說因為創業環境發生了變化,現在年輕人創業會比前一二十年前更難了,對此您怎么認為?
李文昊:我在我所從事行業中是這樣觀察的,我想這個規律也適合其它行業,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很平庸的,水準很一般的公司,有少量的公司是比較好的,只有極個別的公司是卓越的。對于我來說,我從來不模仿別人,我從來不去做市場上已經有的事情,我一直都有自己新的想法,所以我覺得無論市場環境怎樣,只要你能找到新的東西、有新的想法,你就會找到更多新的機會。
事實上,我覺得現在市場上的機會非常多,可能比十幾、二十幾年前還要多,因為現在市場是全球化的,你的產品和服務不僅僅可以在本國銷售,還可以銷售到其它國家,而且現在還有了互聯網,這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南方日報:
您當時辭職創業是為了怎樣的目標,現在有些人會覺得因為掙更多錢才去創業,不同的目標對于成功有影響嗎?
李文昊:我創業的目標就是幸福和自由。我覺得商業上的利潤不應該是你創業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結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