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我討論了為什么大公司無法留住頂級人才的10個原因。有幾個人發表評論說,這篇文章很有用,頂級人才可以將之作為“石蕊試驗”(litmus test,意指立見分曉的檢驗辦法),來決定是不是要打開降落傘,空降到一家初創公司(或者其他大公司)。
我的結論是,你應該做你喜歡做的工作。
然而,新工作未必更好。因此,為了公平和平衡起見,也有必要談談堅守大公司的好處。
事實上,相比初創公司,大多數才能卓越的人可以在大公司(即使公司存在諸多缺點)里取得更大的成就。但這句話并不適用于所有人。顯然,有許多例子都表明,“精英中的精英”不會在大公司里被馴服,他們會離開公司,并實實在在地改變這個世界。祝福世上的創業者們(我把自己也歸入此列)。
公平地說,在你提交辭呈之前,請考慮以下幾點,它們可能就是你最好堅守崗位的原因:
1.很難知道你加入的新公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或者Twitter。如果不難知道的話,那么風險投資公司就發達了,他們會獲得極高的回報。我在先前的博文中表達了這樣一種擔憂:在風險投資公司(尤其是年輕的風投公司)里工作的人,并非個個都能為其投資公司貢獻巨大的價值。但事實上,風險投資公司里確實有一些相當精明的普通合伙人(GP)。然而,初創企業里的許多這類老手偶爾也會馬失前蹄。初創公司的事情很難做,你敢肯定自己會變得更加精明嗎?創業者天性樂觀(確實,這真要感謝上帝),這使他們無法總是作出最明智的判斷。以下是個值得警醒的故事:喬治·希恩(George Sheehan)在其事業處于巔峰之時離開了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ndersen)的管理咨詢部門埃森哲公司(Accenture),轉投網上雜志零售商Webvan,結果卻駕馭著這家公司踏上了可怕的不歸路。盡管曾短暫入職Siebel公司,但他的職業生涯后來一直沒有起色,而且可能永遠都不會了。
2.更多的資金或許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但這畢竟是更多的資金。顧名思義,大公司擁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新技術或者用來解決各種問題。當然,他們并不是總能把事情辦好。有許多例子都表明,大公司未能認識到這樣一種趨勢:規模更小的競爭對手能夠充分利用資金。但你可是“頂級人才”。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公司應該怎么做,你可以說服決策者把資金交給你,由你去糾正錯誤。雖然微軟在用錢解決問題的時候并不總是成功,但看看他們對XBOX所做的事吧。
3.率先行動不如快速跟進。大公司 憑借其資金和人才 常常能夠在經歷挫折后變得更加強大。如果你是個人才,一年前在谷歌公司工作,那么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你無法抗衡Facebook。但布拉德利·霍洛維茨(Bradley Horowitz)獲得了一個證明這種質疑有誤的好機會。他超越了所有人的期望。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資金。追趕Facebook是否是個挑戰?當然是,但頂級人才最喜歡的就是挑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