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訓師、大篷車與管培生
淘寶大學是對客戶的,京東更傾向于對內部,從基礎的培訓到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執行力的培訓。大部分課程由京東培訓部牽頭,內訓師擔當。課程包的開發以集團總部的培訓師為主。
京東現在有內訓師將近400人。聘任的途徑,是我們讓優秀員工不斷報名,然后對他們進行培訓認證。確認之后,我們有一個要求,就是每一個內訓師一年至少講三門課,我們會通過這三門課學員的評估、反映來調整和更換。
內訓師的人員構成,包括基層的優秀員工,基層的主管,高一點的是經理,還有副總監。有一些是我們的VP,我們叫做鉆石講師、金牌講師。我們不可能讓總部的培訓師涵蓋公司所有的領域,所以會在各個業務環節找一些非常優秀的員工來擔任。員工報名后,我們舉辦內訓師集訓營,做授課課件開發等更具體的培訓。
內訓師的體系,是我們京東開展培訓核心的資源。如果我們的培訓體系如常運轉,龐大的內訓師管理、內訓師的培訓認證,還有給他們提供的資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對這個體系非常重要。
2010年年初,我們把培訓部門拆分出來以后,找到一些專業人士,進行團隊組建、人員配置以及職能劃分、架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定出目標方向,搭建自己的課程體系、講師體系,根據急用先行的原則,確定現有的培訓內容和方向。
我們現在著手做的整個培訓體系初步的框架,分為企業文化、入職拓展、職業化培訓、業務進階、管理進階、領導力、執行力,共七個體系。所有課程都是常年開設,不斷進行更新。現在有300多門課,都來自一線特別具體的要求。
在執行中,總部和區域又有所不同。集團講師只管總部的培訓,但是我們有大量的基層內訓師。區域基本的操作中,很多具體的工作都融合了,比如“大篷車計劃”。《京東人》在盤點2011年的時候,有一篇報道就是“大篷車計劃”。這主要針對全國近300個城市的配送站,把理念和課程傳授給他們。
為什么我們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和投入做這件事情?配送員是在最后的窗口接待顧客的。他們的服務、行為會讓別人了解到這就是京東。2012年,我們針對京東的發展和布局,對配送員將推出“十百千”工程:培養十個總監、一百個片區經理、上千個站長的儲備。
京東培訓另一項比較突出的是“管培生計劃”。這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公司在快速發展中需要大量的基礎管理人員;二是如果一家公司持續在大學生中建立最佳雇主品牌,那么這家公司在這個群體中的品牌影響力會越來越好。
從第一個方面來講,京東一直強調給員工發展機會,除了內部已有員工培養之外,招聘應屆畢業生做管培生也是一種培養員工的非常好的途徑,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認同企業的價值觀、理念,適應公司方方面面的管理特征。
從第二個方面來講,最佳雇主品牌形成后,會形成正向激勵,不斷有優秀的年輕學子愿意加入,大大改善公司人員結構。創業之初,公司很艱難,員工構成不能逐漸提升,現在隨著公司快速發展,影響力、收入增加,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也是人才的儲備與培養。
管培生每年一屆,從2007年開始,現在已經是第六屆,成效挺好。第一屆管培生已成長為公司采銷的業務骨干,整個小家電業務部就是他們負責。第二屆也有成長為總監的,是我們華中區域的區總;還有副總監,負責整個配送業務質量控制。第三屆里有一名高級經理,負責整個通訊業務,2011年一年的銷售額在40億元左右。
十年之后不后悔
京東是一家特別重視客戶體驗的公司。培訓作為HR工作的一部分,是否有價值,其實要看內部客戶是否滿意。這部分很難量化。我是這樣理解的:各個業務鏈條愿意把自己的管理骨干推出來,加入內訓師陣營,就說明培訓得到了他們的認同。
我們算了一下,京東基層的主管經理,包括配送站的站長、基層一線主管、庫房的專業業務經理,2011年新增的47%是來自內部。
高級經理和總監的層面,我們這兩年快速擴張,外部招聘占到七成。這也是劉總在2012年會上強調把培訓上升為公司戰略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把招募的高級管理人員當成京東的員工,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成長為京東人。
不過,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京東的培訓體系現在正在反思和困惑的時候。
企業的發展是階段性的。隨著公司對管理規范、運營效率、成本控制、品牌要求的提升,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些專業的管理技能、一些領導力與執行力的課程內容等就擺在我們面前。
京東大學的計劃給我們的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將來京東大學能夠按照公司的預期逐漸建立并且運作,可能戰略管理也都會提到這種培訓體系中來。
所以你會發現,當你經歷過大量的基礎工作以后,你離培訓公司的培訓要求反倒更遠了。你還要向公司爭取資源,重新調整你的團隊,確定你的方向往前走,所以很難說現在我們體系成熟,只能說為了公司將來的發展,我們剛剛邁出第一步。
站在京東的角度看其他的創業型企業,我的建議是:第一,作為創業期的老總,一定要像關注客戶一樣關注員工。盡管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有一個氛圍,大家覺得為了未來的目標共同去吃苦、去奮斗,其實需要創業者關注并且體會員工的感受。
第二,不管業務多急,應該逐漸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理念。新建的隊伍很小,之所以成為一個團隊,而不是一群男人女人,就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奉行共同的價值準則。
企業無論大小,組織起來就需要培訓,培訓也許是一種孕育待定的形式,但是它會成為一種紐帶,使大家一起面對目標一起付出,一起走過非常艱難的過程。
至于到了快速成長期、規模大了以后,只要你的目標和對未來的規劃非常長遠,想基業常青,那么企業文化、理念、團隊的領導力,還有非常基礎的培訓,要分層次逐步搭建體系,然后持續推進下去。這對員工有非常好的吸引力。
引用我們劉總的話,十年后,當一家公司出問題的時候,不要到那個時候才來說我們當時組織的團隊無能,所以一定要做有前瞻性的事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