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難做,這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中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與時俱進、把握住那些規律性的東西,尋找到困境中的出路和應對之道。其實,失敗的企業各有不同的原因,成功的企業往往是相似的,成功企業很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其領導者都擁有卓越的領導力。那么如何能夠擁有卓越的領導力呢?日前,筆者專訪了復旦大學EMBA項目學術主任包季鳴教授。
從領導力修煉開始
領導力修煉的六個轉變
筆者:您有著非常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在目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中國現行的經濟、政治體制下,您認為對領導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包季鳴: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正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繼續深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繼續前行,其間孕育著巨大的潛力,也交錯著復雜的形勢。我認為,在中國分析經濟態勢,就經濟看經濟是行不通的。我個人會從經濟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發展周期性以及哲學五個角度展開分析。兩年前我在復旦EMBA講課時,有人問我對中國房價的看法。我當時就認為,房價肯定會跌。現在我依然認為,房價還有下跌空間。因為中國的房價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同時還是民生指標的體現,看待這樣一個問題僅從一個方面理解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不能僅僅將學習的重心放在經濟領域,還應該擴展到政治、社會、管理等多個層面,并且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大判斷的能力。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如今的企業轉型,應當從管理者領導力的修煉開始起步。
筆者:中國的經濟轉型面臨非常多的問題,同時宏觀經濟的走勢也有新的變化,中國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商業模式的創新、財務金融的風險控制等方面都處在關鍵時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管理者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修煉自己的領導力?
包季鳴:我有一個觀點,領導力就是人格。每個人都有未經開發的領導潛質,就像每個人都有未被發現的運動潛質一樣。我們不能做到每個人打籃球都堪比姚明,彈鋼琴超越朗朗,但是經過修煉,我們必然會在原有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在領導力修煉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實現幾個轉變:首先,是從注重個人轉變為注重團隊。當今社會,是贏家通吃的時代。過去我們通常關注領導者,而今天我們更多的關注追隨者。是優秀的追隨者造就了優秀的領導者。“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們的事業要做大,是要靠一大批人全力以赴地參與。如何發揮好團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要從注重人治轉變為注重機制。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企業管理有很強的“人治”的烙印。但一個企業想長遠發展,必須依靠機制的作用。老子把領導者分為四類,其中最優者是“太上,不知有之”,即不論領導者在與不在,員工都會努力工作。領導者應該是造鐘的,而不是報時的,因此他們應該將建立科學有效的機制作為企業的核心要素。這中間,最重要的又是激勵機制、制約機制和創新機制。
再次,是要從注重眼前轉變為注重長遠。比如,領導者是否考慮過,在未來三到五年時間中,哪些行業最具發展前景?哪些行業可能會走下坡路?這些都需要思考清楚。
第四,要從注重競爭對手轉變為注重客戶需求,不僅要依客戶需要而制造產品,更要努力開發客戶的需要。如果一個企業一門心思只考慮搞垮對手,而忽視客戶的感受和體驗,必然要吃虧。
第五,要從注重權力性的影響力轉變為注重非權力性的影響力。貌恭而不心服與心悅誠服,在工作積極性上肯定有不同的體現,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讓部下做到心服口服。
第六,是從注重現有能力的發揮轉變為注重可能素質培養的提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