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逐漸復蘇,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傳統的就業方式,轉而選擇創業。對于這種創業趨勢,筆者表示歡迎;然而,在選擇這條創業道路之前,一定要小心謹慎。因為,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之路布滿了荊棘。
許多專家曾列舉過各種成功創業的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創業者預先判斷自己的狀況與性格特點,并做出理性的決定。近期,筆者讀到了比爾·墨菲(Bill Murphy Jr.Cye)撰寫的《聰明的企業家》(The Intelligent Entrepreneur)一書,書中列出了成功創業的十條法則。
1. 持之以恒。創業精神是可以培養的。但創業者必須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業,堅持進行創造活動并付諸實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想法上。因為,在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之前,您會產生許多想法,并經歷多次失敗,這就是學習的過程。
2. 發現并解決問題。創業者要關注的不是探索新的創意想法,而是要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人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夢想家只會在空想,他們通常并不喜歡為了獲取利潤,在特定時間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3. 宏觀思維,標新立異,三思而后行。換言之,要保證您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可以實現大規模發展。因為專業投資者會告訴您,他們希望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確信可以在未來五年實現至少2,000萬美元的營收,否則他們不會進行投資。
4. 有些事您不可能獨立完成。從您認識和信任的人當中,構建一個支持團隊。夢想家和實干派可以組成優秀的創業團隊。成功的創業者需要與不同的人合作,比如合作伙伴、投資者、員工、供應商,或者客戶等。
5. 有些事您必須獨立完成。有些事情必須要創業者獨立完成。因為,創業者必須要承擔起所有責任。您要果斷、勇于承擔責任,并提出發展愿景。發展愿景并不是集體討論的結果。有時候,您需要迅速地做出決策,即使缺少可靠的數據支撐,這時就需要您對自己的決定充滿信心。
6. 風險管理。沒有風險,就沒有創新。并非每一個想法都能獲得成功。害怕失敗,將扼殺創新精神,但不顧風險,將危及企業生存。成功的創業者能夠在這兩種極端中找到平衡點。
7. 學會領導。在初創公司中,企業領導需要做兩件事情。首先,推動業務發展,其次是激勵其他人。其他人包括團隊其他成員、投資者和客戶。這意味著創業者需要具備領導能力和有效的溝通能力。
8. 學會推銷。別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銷售是一門技巧,可以通過學習掌握,并且和生產產品一樣,也需要付出努力。在初創企業中,每一個人,尤其是創業者,需要了解銷售,并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
9.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專家們認為,過早放棄是企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成功的創業者從來不會放棄,而是利用創造力來克服人員、財力和技術等種種障礙。
10. 時間才是核心資源。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份工作。所以,創業者要做好準備,享受生活的樂趣。成功沒有捷徑,也沒有一夜暴富的方法。創業者要學會管理和平衡自己的時間;因為,時間是唯一屬于您自己的東西。偉大的創業者除了工作,還有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回歸到工作中。
Cye記者比爾·墨菲以三位哈佛畢業生的真實成功故事為藍本,編寫了這本書,而且正是從這三位哈佛高材生的失敗和成功經歷中,總結出了以上創業法則。這些法則并不會產生創業奇跡,但是筆者相信,這些法則可以讓創業者少走彎路,增加他們的成功機率。而且,這些法則還將幫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享受幸福與樂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