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個靠譜的老板
最近有個很熱門互聯網公司找到我,希望我過去,我猶豫了一陣,最后還是放棄了。說實話,我是比較怕那種,創業被收購,然后做大公司做高營的頭了。也不是說這種都不靠譜,是我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公司跨部門配合,雖然比較復雜,但是用心經營還是挺好協調的(我在百度寫過兩篇內部配合的心得文章,現在百度內網還可以搜索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我要)。但是最難配合的,還是創業項目,說白了,你沒有資源,光靠許諾和忽悠,沒有人屌你。能夠支持你的,除了過去的資源,新建立的關系,最有效的還是你的老板。你的老板和你風格是否match,是否積極幫你尋求資源,是否看好這個新方向都是需要去研究的,是否做好了長久的計劃和打算。要是你的老板自己直接做產品經理或者開發經理的還是算了吧。
產品經理被迫離開前和老板聊了許多次,但是后來還是走了。走了后,老板這么對我說的:曉峰,你們這個新產品方向是偷的別人的idea,你和產品總監的問題好像不是你反饋的那樣,這些我都會安排人去調查,不過我現在太忙,沒有時間搞這個事情,既然新的產品方向已經確定,你們就full speed ahead,把它做好!
我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人人網失去信心的,也是那個被蛇咬的一下。管理上有個基本的原則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個管理原則你不懂,但是你至少應該知道人情事故就算懷疑也不要先說出來啊,調查明白先啊,親!
有個人人網非常資深的總監,和我一起聊天,她說了一句話,讓我有點徹頭徹尾的醒悟:內部創業,你首先要想清楚老板要什么,而不是你的用戶要什么。這話理論上不一定正確,但是絕對有現實的意義。
百度文庫在11年3月開始,由于種種原因(新到PM的興趣點,版權問題的困擾) ,開始做電子付費閱讀方向。這個當時我是非常反對的,不過我4月就走了。后來百度還收購了已經發不出工資的番薯網,到12年初也徹底的放棄了,團隊業務也都解散了。那么,我們需要想想,百度老板對文庫的希望是什么?對一群新產品的希望是什么?是希望你每個月賺20萬,還是希望你能夠去彌補網頁搜索的內容?答案肯定是后者了。所以貼吧做打豆豆,空間開放平臺接入游戲,文庫賣書最后都得歇菜。但是百度游戲的情況又不同了,老板對你的定位是賺點小錢,搞獨家代理做面子做品牌的事情也違背初衷。
那么,作為人人和藝龍合資的項目, 我們需要明白董事會的同學,他們需要什么。我們先來看藝龍, 藝龍是一家傳統的OTA公司,老板以前是寶潔賣衛生巾的(這個不是什么諷刺,寶潔的管理非常出色、業務真的做得很好) ,他對蜻蜓的希望只有一個:利用人人的流量,進行產品銷售,所以風車下月就要能賺錢。同樣的產品在糯米旅游頻道, go.qq.com(不知道以后還在不在) ,前者非常Match藝龍的需求,每月也能賣2.4~3萬間夜,后者騰訊沒有投入推廣資源,估計會落得撤掉的下場。所以社交旅游這個概念, 在藝龍聽起來,估計就和一坨慢慢發酵的大便一樣。我們再看陳老太太,他其實明自社區這個東西,需要經營,花錢也會砸壞這個道理,所以他比較偏互聯網一點點。但是面對從20美元跌到3美元的資本市場壓力,老太太經常說的是我給你導100萬人人同核心用戶過去,這個產品能夠自己起來么? 1 don’t want money, I want success! 他著急出產品,著急出名(不要聽一個人喊的現實主義口號,要看一個人追名逐利的行為)。
3 ,善待你的下屬
無論是創業還是內部創業,要和愿意跟隨你的手下講清楚機遇的同時,講清楚風險。不然失敗后,你最大的內疚肯定是對這群跟著你赴湯蹈火的兄弟。
10年我組建百度日本IS技術團隊,有許多的同學都是我”忽悠”過去的,雖然自己盡了最大的力,但是畢竟我也是泥菩薩。10年10月,百度體面的關閉日文業務,這是我這輩子最煎熬的時刻,我想我永遠記得花3個月組建的30人的技術團隊,花3個月打造成為明星團隊,再花3個月時間送走每個的兄弟姐妹。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內疚,因為自己沒有和他們說明白風險(或者當時自己沒有看到風險)。我現在還記得他們每一個人名字,每一個人的眼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