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到人人,自己已經能夠清楚的看到風險了,所以對于每一個同學,我都說了相關的風險。還有幾個同學希望過來,也被我拒絕了。風車上線前一個月,剛過完年,老板突然說要關掉產品。那個時候,我也很郁悶,因為2月份是最難找工作的時候,加上12年年初整個IT行業不景氣。后來,和老板爭取了3個月的時間(5.14號沒有騙到錢就散伙) ,上線產品,找融資,到5月份解散的時候,已經比較平靜了,該找下家的已經找到了。
有追隨我的手下,降薪加入人人,進入了靜安中心的作坊式鍋爐房; 有追隨我的手下,希望放棄百度Offer加入風車團隊,只因為團隊氛圍和對產品的認可;有追隨我的手下,身兼數職,加班加點,只因為團隊需要;有追隨我的于下,去忍受那復雜的報銷制度,惡心的內部推諉。我覺得,人生最大的資產,就是這些朋友。風車在,我對他們每一個人都像朋友,風車不在了,我也會幫助他們每一個人。
最近和朋友聊,他說,曉峰你有睡不著的時候嗎?我說有啊,流量漲我睡不著,流量跌我也睡不著。朋友說,不是這個意思, 麥幫網的劉建國睡不著,是因為那幫追隨他的朋友,哪些降薪跟著他的朋友。2月份的時候,因為這個事情的確好幾夜睡不著,到5月份的時候,好些了。
4 ,活下去是創業的關鍵
現在創業,是越來越容易進入了。自己有什么骨灰級的愛好,做個產品出來;做技術的,可以做些什么服務或者應用出來;做產品的,平時多看業界產品,多看techcruch ,有自己的思路了,Copy一個出來; 做運營的,有什么線下資源,開個小店或者做個流量入口。門檻低是互聯網的特點,但是,進入容易也標志著容易死掉。
自己創業,活下去是關鍵。你得選個靠譜點方向,或者你的錢夠你試錯許多次,可能讓你交一些學費后找到方向。仔細的規劃你的錢怎么花,每一個關鍵點大概在什么時候,你的錢是否可以支撐到這個時候。什么時候能夠開始有收入, ROI什么時候正向。估計每個階段的風險,估計投資后的問題。關注用戶的留存率,關注團隊的土氣和忍耐度。
公司內部創業,活下去也是關鍵。比較麻煩一點的是,內部創業還會面臨老板的問題。很多時候,選擇的方向不是你定的,而是老板決策后安排的。那么內部創業,首先是要搞清楚,老板到底要什么,搞好向上管理非常重要。如果風車再做二次,我覺得我能夠在這個方面做得更好。老板或者董事會不支持你了,再好的規劃也不管用。
舉個例子吧。最近接觸了家傳統的公司,他們董事會希望在互聯網行業有所突破, 那么,選擇了親子這個充向,因為老板們一水的都有小孩, 覺得這個方向比較了解,比較有潛力,做什么怎么做他們也不知道。如果讓我去做這個項目的CEO,首先,我會了解各個老板的情況,了解投資的大概規模,公司對這個項目時間上的期許(說白了,是很急躁、還是安心發展它,大部分都是前者) ,老板希望這個項目解決他什么問題。然后我再去了解業界的產品,產業鏈的情況,美國同行的情況。最后做些用戶調研,如果碰到做這個行業的產品或者運營就更好了。選擇幾個切入點, 做好這幾個切入點的分析(每個milestone的規模,人力和資本的投入、產出、競爭壁壘;) ,對于有同類產品的,要搞清楚對方發展的具體情況,自己為什么還有機會,對于國內沒有的產品, 要搞清楚到人為什么不做(多和到人交流,不要以為自己什么獨創, 泄露了機密,你想到的肯定有無數人想到,或者試錯了)。最好,還能畫些簡單而華麗的主要功能UI設計圖出來。
以找投資人的心態和準備,去爭取一個你覺得靠譜的方向(符合公司基因,符合市場規律,符合投入規模) ,讓他們對這個事情信心十足, 讓他們做好更長期投入的打算,讓他們明自各種風險都是在你的掌控之下, 讓他們知道每個節點的前景和時間點,爭取到成文的支持。然后找到符合基因的產品負責人、運營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開始搞起。團隊組建、文化組建、公司內部關系梳理這些就不講了,大同小異。
做得過程中,也要保持好項目的進展匯報,不斷的給老板打氣,讓他保持對項目的信心。比如,項目的階段性進展,匯報出來,讓老板覺得可控;業界同類產品的發展,匯報出來,讓他們看到這個元向的業界認可;內部的支持,匯報出來感謝,讓老板知道,讓兄弟部門更加支持;對于遇到的重要問題,隨時匯報出來,讓老板知道你能夠handle; 需要什么重要資源,描述清楚投入產出,讓老板愿意割肉。老板喜歡細節的,材料準備完善一些;老板喜歡拍馬屁的,學學人人網的部門經理。畢竟,大公司里做什么,也都是做職業經理,做好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容忍包容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分清楚哪些能夠控制哪些不能控制, 是大道理。
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創業能夠活下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