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紐約時報》網絡版本周撰文指出,近年來,小型零售商紛紛在Facebook創建主頁銷售商品,這家社交網站正在展現成為電商平臺的巨大潛力。相比大公司,小企業在Facebook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這或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小型零售商入駐。
以下為文章全文:
F-commerce興起
曼迪·米勒(Mandie Miller)曾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一位交通廣播員,后來為了孩子而選擇了辭職。她閑暇時間總會給朋友們做蛋糕吃,最初只是為了從中尋找樂趣。但朋友們對米勒做的蛋糕贊不絕口,于是她在2009年4月自主創業,開了一家叫做“Got What It Cakes”的蛋糕店。
米勒也建了網站賣蛋糕,大約5個月后,她的妹妹在Facebook上創建了Got What It Cakes主頁。從此,米勒的生意開始越來越好。蛋糕訂單從原來每周末的2到3個增至6到10個。現在,米勒每個周末會收到20個蛋糕的訂單。等到創業的第二年年底,米勒小蛋糕店的年營收已超過4萬美元。
Got What It Cakes只是全新的電子商務潮流——F-commerce——的一個典型案例。社交媒體專家表示,F-commerce這個詞是在2009年才出現的,用于描述商家通過Facebook頁面銷售產品的商業活動。為Facebook購物交易提供技術支持的創業公司Payvment表示,該公司已與17萬家商戶建立了合作,目前以每周1500家的速度遞增,這些商家的員工數量大多低于5個。
展現電商平臺潛力
F-commerce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實屬偶然,Facebook并未對這種電商活動進行推廣,也未鼓動用戶使用。Facebook發言人拒絕就這一現象發表評論,只是稱“零售商正在進行大量嘗試”。
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零售行業分析師蘇查里塔·穆爾普魯(Sucharita Mulpuru)指出,相比大公司,小企業在Facebook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據她介紹,這些小企業的年營收一般低于10萬美元,員工少于10人。但另一方面,Gap、Nordstrom、J. C. Penney和GameStop等大型零售商卻在過去12個月陸續關閉了自己的Facebook商店。穆爾普魯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用戶習慣了大型零售商專屬零售網店更為豐富的購物體驗。
但是,Facebook給不同規模的企業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社交商務分析師克里斯塔·加西亞(Krista Garcia)表示,一些消費者仍然覺得直接從Facebook上的商店購物并不安全。不過,企業主們應該意識到,Facebook主頁不歸屬其所有,而是屬于Facebook,一旦Facebook改變了主頁的外觀和使用規則,他們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以下是小企業主在Facebook上面獲得成功的一些建議:
創建商店
對于小企業主來說,在Facebook上面開店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只需用公司名稱創建一個頁面、上傳產品照片并增添購物功能即可。網絡營銷公司OrangeSoda CEO杰伊·比恩(Jay Bean)表示,鑒于Facebook上面的商店看上去十分相似,小企業主應該花些時間實現設計的差異化。
接著,小企業主可以通過安裝一些允許顧客從事購物、留言或查看菜單等活動的應用,對自己的Facebook主頁進行定制。目前Facebook以及第三方廠商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如果覺得不合適,小企業主可以自己定制應用。Payvment提供的工具可以讓企業自主創建一個具有購物車、打折信息和團購券等促銷手段的Facebook門店。
提供個性化服務
電子商務網站服務提供商Moonfruit CEO溫迪·譚-懷特(Wendy Tan-White)表示,與大公司不同的是,小企業可以與終端用戶建立起良好的個人關系。溫迪建議小企業主在Facebook主頁上放置頗具特色的背景照片,不僅用于展示產品和服務,而且還能一下子吸引顧客的注意力。
例如,在Got What It Cakes的Facebook頁面上,背景照片便是一張米勒在家中的情景,寶寶照片被貼在她身后的墻上,蛋糕散落在起居室里。許多顧客都是像米勒一樣的母親,她經常在Facebook上面同這些母親進行交流。米勒說,“我們是一家本地商家,我既是老板也是員工,但我卻有5000名粉絲。”
米勒會向顧客提供可能只能從朋友那里才能獲得的建議,如怎樣處理沒吃完的巧克力蛋糕:“在鍋里放一些黃油,然后用它做一些薄煎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