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胸懷大志而又白手起家的男人,創業的第一桶金尤為重要,劉備自不例外。
對于志在四方的劉備來說,要想攫取創業的第一桶金,必須擁有兩方面的前提條件:自身的因素與外在的條件。自身的因素包括個人的意愿及自身的能力。外在的因條件則涵蓋時運、人脈、資金、人才等方面。劉備在創業之前,是否具備這些因素?他又是如何聚集這些因素,最終成就一番偉業的呢?
一個有志創業的人,必然具備胸懷壯志的遠大理想,這一點在劉備身上體現得非常充分。《三國志·先主傳》中曾記載:“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由此可見少年劉備的宏闊遠志。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則干脆明了地宣稱他“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三國志》作者陳壽更是將劉備與“盡吞天下”的劉邦相提并論,認為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之志不在小也。
除此以外,創業時機的把握也非常關鍵。選擇一個好的時機創業,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曾經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雞生蛋的哲學。他說,對一個雞蛋孵出小雞來講,37度半到39度的溫度最為適合的,溫度過低或過高,雞蛋都是很難孵出小雞來的。應該說劉備是“幸運”的,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動亂頻仍的年代,這樣的年代,正所謂“慘淡風云會,乘時各有人”(杜甫《謁先主廟》)。亂世可能令普通百姓痛苦不堪,但對于志存高遠的英雄來說,則正是英杰輩出,建功立業的絕佳時機。
此外,皇族血脈和奇異的長相也為劉備的創業立下汗馬功勞。就身世來說,劉備貴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后”,雖然傳至劉備一代已家貧如洗,但皇室宗親的血脈多少還是可“忽悠”一些人。就長相來看,《三國志》說他“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顧自見其耳”,《三國演義》說他“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由此可概托劉備相貌的兩大特點:垂手下膝,目自顧其耳,這一迥異于常人的奇人天相,為他贏得了“貴人”的名聲,關羽、張飛之所以心甘情愿為他效力,中山大商之所以欣然贊助,劉備的貴相在此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性格稟賦對創業的成功與否的重要性。《三國演義》第1回描寫劉備“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三國志》也說他“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從這兩段描寫可基本歸納出Cye劉備性格的四大特點:不好讀書,寡言少語,仁義待人,好結豪俠。這四大特點,除第一條對創業不利外,其他都為他最初的創業埋下了鋪墊。晉代學者張輔在《名士優劣論》中評價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弘而大略”,此言大抵不謬。
當這些內在和外在的條件基本具備后,我們且看劉備是如何攫取他創業的第一桶金的。
從周邊的大環境來看,漢末朝綱不振,盜賊蜂起,最終釀成黃巾大起義的大劫亂。朝廷為對付黃巾軍,著令地方政府招募義后,這便為劉備的投敵從軍,自立門戶創造了絕佳條件。雖然黃巾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但各地諸侯群起,相互爭斗,東漢政府已名存實亡,中國進入綿延百年的三國時代。正是在這樣天下動蕩,群龍無首的時代,身為底層的劉備才有可能獲得向上的快速通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