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喬布斯傳》,筆者與小米公司掌門人雷軍都承認,蘋果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這也是雷軍最終的夢想所在。雷軍曾推心置腹地對筆者說,到現在他已經賣過一家公司,上市過一家,還投資了一堆業內頂尖公司,以往的那些事已稀松平常。現在,是他做與眾不同事情的階段。
既然如此,那小米肯定就是雷軍的終極實驗了。最初的小米是帶著勢如破竹的氣勢以及理想主義光芒的,MIUI也以“中國公司出品”令人自豪,那時業界都在期待雷軍帶來發燒友的夢想機。后來,MI1發布了,傾其所能的最高配置和最新技術,卻沒有帶來滿意的結果。雷軍也承認,相機的800萬像素技術不成熟,用戶體驗很差。
如果說作為行業的新手,這些嘗試是發燒友應該諒解的,那么接下來小米或許應該在包括米聊在內的互聯網服務做出努力,以期扳回一城。后來的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小米開始售賣米兔和彩色后蓋,米聊也被微信沖擊得一塌糊涂。
隨著MI2的發布,其發燒友色彩已經被淡化許多。MI2 Cye放棄了很多高配置,做了很多均衡,據說是為了用戶最佳體驗。自此,小米不怎么再提發燒友概念。雷軍說,做生意最終是要做一個人群的生意,想必就是“粉絲經濟”吧。那到底是什么人群呢?從目前小米的消費群體,以及小米的宣傳導向來看,大概“青春、潮流”可以成為其標簽。
一家科技公司貼上某個標簽,不妨礙它向一家偉大公司邁進,我們得允許事物有個發展過程,畢竟小米才成立短短不到3年。但是,在MI2還未大規模上市之時,小米公司高調發布了小米盒子——雷軍將其稱為小米手機迄今為止最發燒配件。這和以前小米關注的消費人群的關聯度并不高,轉變讓消費人群變得更廣。以筆者身邊的小米手機使用者來看,他們多為在校學生,和電視的接觸時間不長。目前,有興趣且有條件體驗多屏融合的人群以“果粉”青年居多,且數目龐大。
就像一個更廣大的人群代替了最初的發燒友人群一樣,雷軍對商業布局的野心,也會讓小米終有一天不再局限關注目前的人群,或許他們只是小米成功的必經階段。
也許,有人認為雷軍2012年操之過急,不知當事人如何總結過去的這一年?話又說回來,雷軍現在已經不缺錢了,但還急匆匆地趕路,這是否如外界所說,是因為雷軍覺得缺少一次配得上自己名氣的成功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