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和Monster.com出現之前,曾有這樣一家名為Drei Tauben Ltd的公司,提供獨有的科技行業職位招聘平臺。1991年,克里斯托弗•弗蘭克與兩位合伙人創立了這家公司,花了兩年時間來打造這項業務。
他們創造了一個用戶友好平臺,用人單位如果想在自己品牌下發布在線招聘廣告,可以進行定制。已經開始有收入進賬,而且他們還聯系到了一家科技學院協會,有意使用這一系統。一切看起來都充滿著希望,他們將從市值1億美元的科技招聘廣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但收入增長比他們預想的慢。每過一、兩個月,合伙人們都必須把更多的個人資金投入到這家公司。到了1993年秋季,他們決定關閉公司。
“很痛苦,就像宣判死刑一樣,”現年45歲的弗蘭克說。如今他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一位副總裁,并著有《超越信息泛濫:聰明人的決策之道》(Drinking from the Fire Hose: Making Smarter Decisions Without Drowning in Information)一書。“當你對一件事充滿激情的時候,你會感到它就在你的骨子里。一旦它沒有按計劃進行,你會感覺非常失落。”
關掉公司,放棄最初曾激勵你創立公司的大好前景,這或許是創業者最難接受的事情。本質上,創業者把“挫折”視為只是解決方案未明。如果答案其實是你不想聽的“別干這個了”,也許他們會視而不見。 縱觀小公司的創業史,有太多本可能成功的故事——這些公司有著出色的點子,但時機尚不成熟,或者要實現盈利難度太大。
“樂觀主義既是創業者的寶貴財富,也是風險所在,”芝加哥系列創業家喬•格洛茨說。“樂觀與空想僅一紙之隔。”
本文采訪了多位創業者,總結了幾種值得警惕的典型癥狀。如果你的公司存在這些癥狀,或許最佳的選擇是關掉公司,重新開始。
曲高和寡
回顧過去,弗蘭克認為,在Drei Tauben與傳統印刷出版物的一系列會面中,Drei Tauben的問題凸顯無疑。這些出版物熟知廣告業務的方方面面和那些為招聘廣告付錢的客戶。但他們就是不理解為什么人們要上網找工作,而不是打開報紙。當時,互聯網的影響與今天還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你無法說服戰略性合作伙伴或客戶,讓他們相信你商業模式背后的邏輯,即便最后證明你是正確的,又有何用?不管潛在市場可能有多大,你首先需要有真實而活躍的客戶給你開支票,不停地再開支票。
“當你試圖做出這個決定時,不管是去是留,都不能盯著宏觀經濟,”弗蘭克表示。“你得評估本地市場和目標受眾。有沒有收入支撐這項業務?誰是你的客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