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創業者和管理者的區別在哪里?人們普遍認同,創業者所從事的活動更多的是一種創造性行為,多少有些武斷和冒險的選擇;而管理者的行為是推理式的,更多地取決于客觀的分析與研究,因此,人們形成共識的是企業家精神和專業化管理分別是創業者和管理者的關鍵特征。
美國的調查研究發現:教育對創業者的顯著性沒有教育對管理者顯著。創業者平均受教育年齡為13.57年,而管理者為15.74年。對于創業者來講,先天的素質是第一位的,后天的知識是第二位的;但是對于管理者來講,后天的知識才是第一位的。由于對財富的追逐、對現狀的不滿、缺乏獲得想要工作的機會,有的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有的是生存的需要,創業者會選擇開始創建自己的企業,管理者由于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而容易獲得令他們滿意的工作。
創業是一個多維度復雜過程,創業者則是這一過程的發起者、執行者和參與者,尤其是在新創企業中,創業者既是企業創始人、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創業者在企業中承擔著多種管理角色。因此,創業者和管理者有著很密切的聯系,很難在企業中將兩者分離。
對成功企業家們的調查發現:一類是從創業者開始,當企業步入正軌后,他們的角色從創業者轉變為管理者,成為具有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企業家,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這種管理者是具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另一類是從管理者走向創業者,他們在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積累了行業經驗、人脈、資源,離開了原來就職的企業,創辦了新企業,如:牛根生辭去伊利副總裁創辦蒙牛,高路華前總經理陸華強創辦上海人眾電器集團,陳景和離開地質隊創辦紫金礦業,從管理者轉變為創業者。
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創業者轉變為管理者,還是從管理者轉變為創業者,都沒有優劣之分,關鍵是看創業者是否具有兩種能力,即創業能力和學習能力。
企業的成長是不斷跨越管理障礙的過程,企業的成長產生了對管理的需要。事實證明,如果創業者缺乏深厚的行業經驗及企業管理經驗,缺乏建立長壽企業的能力,新創企業在資金束縛、長期戰略缺失的情況下很容易夭折,不能存活很久,因此,創業者在企業成長與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具備不同的素質:企業創建開始至3年為生存期,在此期間,創業者的機會識別能力、冒險精神和外交能力顯得尤為突出;之后4~10年的企業成長初期,創業者的管理工作明顯加重,需要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整合、協調各種資源的能力,如:融資能力、個人關系網絡的建立,銷售、財務知識等,愿意讓更多的人分享財富、能夠有個人魅力留住核心員工等;在10~15年以上的成熟期和穩定發展期,企業發展到了管理者階段,是否形成了為“大目標”奮斗的理念?針對產品或服務由于更新換代、競爭者勾心斗角、新技術產生或來自境外的競爭而遭受經濟打擊,能否給出相應的應對計劃?這些都要求創業者具備如公司戰略發展、公司控制權、建立公司治理結構、組織設計優化、財務控制等專業化管理知識和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