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收獲,朱江爭取到了過去的一個合作伙伴,為他的美微傳媒注資100萬元,這筆錢真是杯水車薪。“我再不想點辦法,融資這事兒就無休止地停滯了。”
9月底,朱江開始琢磨另辟蹊徑,他把目光瞄向了微博。朱江有12萬粉絲——自述沒干過“買粉”的事,他想看看里面有多少人可以給予支持,其時,互聯網圈已在討論美國網站Kickstarter的“眾籌”模式。于是, 一個大膽的想法形成,朱江給自己的公司估值2000萬,進行網絡私募,在淘寶上出售公司的原始股,1元錢1股,一個股東最少認購150股。
朱江承認,當時的想法其實特別不靠譜:“這事特別虛,比如我給公司估值2000萬,這個沒有第三方評估或靠譜的商業模式支持,第一版招股說明書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因為全都是理想、夢想。我就先拿出2%的股份,預備籌集40萬資金,心里覺得,弄個兩三萬熱鬧熱鬧就可以了。”
于是,朱江開始在微博上廣而告之,同時在個人博客將自己過去經歷介紹一遍,也認真地在淘寶開了一個店鋪——認購者可以直接匯款到朱江的公司賬戶,也可通過淘寶網店認購股份。事情進展的順利程度超過朱江的想象,第一次認購在10月5日啟動,到10月10日公司的賬戶多了37萬。
“很多人都告訴我,盡管去做,失敗了也沒什么,只要不拿錢去夜總會就行。”驚喜之余,朱江稍帶幽怨:“我翻了下股東列表,那些原先喊著要支持我的朋友,就一個人認購。其他股東,我全都不認識。”
那么,素昧平生的股東們哪里冒出來的呢?
朱江:在微博與淘寶上賣股籌集創業資金
健忘的煤老板
“中國缺有想法的人,我看到這個想法的時候很受鼓舞,算是個騙子也認了
跑到深圳華強北后,朱江問那位做手機外殼批發的哥們:“怎么敢不認識就把錢投給我?
“第一,你的故事還算好聽;第二,我其實還算了解你,因為一直關注你的微博,你做過什么工作,跳過幾次槽;甚至每天的經歷,包括在哪里吃飯我都很熟悉,看你還算靠譜。”生意人如是回答。
在給朱江投資的第一批股東中,并非所有人都是朱江的粉絲,比如上海的張原修。
如果不是這次網絡眾籌,1990年生人的張原修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和朱江發生任何聯系——他和弟弟在浦東新區張楊路百腦匯電腦城設了一個柜臺,為一些資金不太寬裕的公司提供網絡維護和無線監控等技術服務,張原修如是形容自己:“剛創業的時候有激情,兩年過去,覺得越做越沒意思,我們有點技術,沒有人脈,性格又內向,很難混得開,掙的錢也就夠日常開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