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去年接觸Android以來,一直在好奇到底誰才是Android的消費者。盡管Android越做越大,但我對這問題卻越來越困惑。有趣的是,谷歌的問題并不是沒有Android的消費者,反而是消費者太多了——這才是我所擔憂的。
一直以來,谷歌為設備制造商提供了一個免費、開源的優秀操作系統。制造商可以按各自的需求對操作系統進行個性化的定制,然而這已經被證明是軟件的災難。原因很簡單,制造商根本就不懂軟件。各種奇怪的個性化定制、糟糕的硬件和驅動選擇,讓設備的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就導致制造商在每次谷歌在升級Android時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應對。軟件的過時是Android的第一個隱患。
此外,谷歌還必須應付運營商對設備的控制欲。運營商們已經見識過iPhone對AT&T網絡的打擊,所以同樣擔心和iPhone一樣渴望獲得數據的公司對其網絡的損害。不過谷歌最終還是只能妥協:他們不能把市場拱手讓給蘋果。運營商作為運營商,難免需要在其所銷售的東西上留下標記。他們會在Android手機上裝滿自己的媒體應用、他們合作伙伴的應用以及各種沒用又難看的東西。
運營商在操作系統的更新時間上很有話語權。因為所有操作系統的更新必須依靠空中下載技術(OTA),谷歌必須依靠運營商來支持Android。為了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事,谷歌必須對運營商客客氣氣的。緩慢的更新對用戶來說是不利的,這是隱患之二。
谷歌還必須說服開發者為自己開發應用。由于開發平臺還不夠穩定、設備的碎片化以及用戶數量方面相比于蘋果的劣勢,谷歌對開發者的吸引力還不夠。Android無非是讓開發者取得更高的權限,但是iPhone應用的流暢、美觀以及穩定才是用戶最關心的。谷歌還需要努力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工具以及展示世界級Android應用的開發實例。如果你問開發者會先為哪個平臺開發,我猜測Android不會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這是隱患之三。
最后,終端用戶是最重要的消費者,這也是我認為谷歌并未完全明白的地方。當G-1最早推出的時候,谷歌只是把它當做iPhone的替代品。你沒聽錯,替代品。它并沒有質的提升,盡管有可圈可點之處,但大部分比iPhone差遠了。我所說的“差遠了”還只是從普通互聯網用戶,而不是極客、硅谷人士或者商業用戶的角度。谷歌無疑想吸引更多人去買Android手機,但他的許多設計是針對極客而不是普通用戶的。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安裝程序是很糟糕的體驗,繁瑣的過程會讓用戶受不了。盡管Android已經有所進步,但它還是更像一臺迷你電腦,而不是一臺非常易用的智能設備。我用過HTC Hero、摩托羅拉的Droid以及Nexus系列,但沒有一臺有讓我繼續使用的沖動。這是隱患之四。
也許這一切聽起來像是在宣判Android的死刑,但這并不是我的意圖。我對Android的擔憂在于它很迷茫。一方面,它要滿足大佬們的需求,又不能滿足每個大佬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必須建立體驗佳、用戶喜愛的操作系統。谷歌必須明白,大多數用戶并不需要多任務、root權限或者其它有的沒的。
蘋果的成功在于iPhone的使用體驗非常棒,這也是Android需要學習的:專心改善用戶體驗,這樣用戶才會選擇買你的手機而且愛不釋手。要做到這一點,谷歌必須對設備制造商和運營商強硬一點,同時注重UI的改善。我期待看到Android的進步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