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技術日趨成熟,可穿戴式計算設備已經成了各大科技廠商角力的新戰場——蘋果、三星兩大巨頭著手智能手表研發,谷歌則希望進一步完善可聯網的智能眼鏡。眾多應用開發者聞風而至,希望能夠在這一新的生態系統中占據一席之地。
根據IMS研究公司的報告,到2016年,全球可穿戴計算設備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為了能夠較早搶奪這一市場,占據有利的領先地位,Evernote等公司已率先吹響了號角。在Redwood總部,這家云筆記應用公司中,有二十多名工程師正著手研發無線手表、心率監測儀以及谷歌智能眼鏡的應用。
“你可以將這些技術與智能手機的成功進行對比”,Evernote的CEO菲爾·利賓(Phil Libin)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在面市之初的兩三年,這曾經是不起眼的小眾市場,現在的可穿戴設備也是這樣。但在未來三到五年后,這一領域將創造出不菲的收入,這是一次長線投資!
目前Evernote的營收主要來自PC、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軟件,利賓表示,隨著可穿戴計算設備的發展,這樣的格局可能發生改變。
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預測,2017年將售出7000萬臺可聯網的穿戴式設備,而今年僅為1500萬。目前,市場上此類設備,多為耐克、Fitbit等運動健康品牌的運動監測儀器。但今年2月,曾有知情人透露,蘋果創建研發團隊試水這一戰場,3月,三星也表示正在開發智能腕表。
可穿戴式計算
隨著設備種類逐漸豐富,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下載應用程序,這也讓開發者看到了機會,通過付費廣告和其他支付謀利。
研究機構IDC的分析師維爾·斯托菲加(Will Stofeg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創造出能夠迎合消費者的產品,就能夠實現迅猛增長!
不過,如果預測未能成真,那么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的熱情就會消退。泡沫最終破裂,也有著不少可能。由于這些設備能在別人難以察覺的情況下照像或采集視頻,新的應用很可能會招致隱私擔憂。與此同時,想要將那些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消費者拉到穿戴式設備的陣營,開發人員就需要讓產品盡可能的出眾,更具競爭力。
早期的跡象顯示,消費者已經準備好向穿戴式設備張開懷抱。今年3月,ChangeWave Research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1713名北美受訪者,中,約19%表示自己想要購買蘋果的iWatch。 在蘋果iPad推出前,也傳出了相似的數據報告。
應用支出
根據科技咨詢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研究報告,如果在未來5年中,售出4000萬臺可穿戴設備,那么以目前iPad、iPhone用戶每月10美元的消費模式計算,開發者面前的市場可能高達4億美元。廣告收入、應用內支付,將會幫助營收突破8億美元。
去年,市場研究公司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報告,42%的iPhone用戶、19%的Android用戶,在一年之內,為應用程序花費了1至20美元。
風投支持
截至目前,谷歌眼鏡仍然是可穿戴計算設備的領軍者,并計劃在今年或明年正式發售。為給谷歌眼鏡吸引軟件開發者,這家互聯網巨頭在4月10日宣布,將與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以及KPCB合作,進一步擴大應用程序庫。
它們打造了一個名為Glass Collective的團體,樂觀預計眼鏡平臺將成長為第三方開發者的新舞臺,復制甚至超越蘋果iOS大獲成功的移動應用生態系統。這家投資公司將會贊助那些為谷歌眼鏡開發新用法的初創企業,涉及娛樂、教育、醫療健康等領域。
對于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公司,為可穿戴式設備開發應用并不困難。高爾夫應用FreeCaddie開發商Design LLC的創始人戴維·金凱(David Kincaid)表示,將現有的智能手機應用移植到這些新設備上,可能僅僅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