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濫發貨幣無助于日本經濟問題的解決。”如果把目光放在日本本身,我們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答案。但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到全球,我們得到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答案。
為什么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后20多年無法恢復元氣?其核心問題是:日元不斷升值,以及日本那段時期所執行的產業政策,使得1990年的日本已基本形成了制造業產業的空心化:日本傳統“低端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優勢產業”為繞過貿易壁壘,大規模直接投資到歐美本土,但日本本土試圖全力完成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卻遠未完成。
再者,當時的日本試圖學習美國,竭力打造亞洲金融中心,進而蛻變為金融食利者階層。日本還試圖憑借全球第二的經濟地位擺脫美國控制,大叫“日本可以說‘不’”。
但是,夢很快就破滅了。首先,美國絕不允許世界上出現另一個金融競爭者;其次,日本產業空心化,也使之金融失去了產業的支撐,而變得泡沫化。
這么多年,日本經濟得不到恢復,關鍵在于日本迄今也找不到新的、足以推動經濟增長的產業。再加上中國加入了全球制造業、加工業競爭,這使得日本經濟在整個全球性產業分工中被邊緣化。
如今,日本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經濟不斷弱化的癥結,所以日本最近的一系列動作特別值得關注:大規模勘探“可燃冰”;強行恢復核電;大規模發行貨幣;無條件親美……這些重要的動作都將指向一個目標:抓住終端消費品信息化升級的時機,借重美國壓制中國,從中國手中重新奪回失去的產業。
在此,我們必須認清美國為什么強壓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同時,放縱日本濫發貨幣。這一升一貶之間,中國經濟原有的產業優勢盡失,而日元大幅貶值強化了日本的比較優勢。長此以往,日本在一般消費品信息化升級換代方面必然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的生產基地,從而徹底使日本擺脫經濟困境。而當年中國從日本手中奪得制造業優勢之時,不同樣是日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大幅貶值嗎?
所以,不要對日本濫發貨幣之事掉以輕心。日元貶值,可以相對降低國內的人力成本和生產成本,強化其國際市場競爭優勢。安倍政權正在孤注一擲。在他們看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美國不愿意看到一個崛起的中國,要在經濟上遏制中國。日本再次心甘情愿地充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馬前卒”,積極配合美國的亞洲戰略,從而換取美國支持日本超級貨幣擴張政策,支持日本取代中國,擺脫20多年來的邊緣化狀態。
這一點,恰恰也是美國樂于看到的。在日本用“釣魚島”表達了忠心、甘心情愿接受“美國控制”的前提下,“抑華扶日”就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當然,美國也不會放棄中國這個巨大市場。在美國人的眼里,中國和日本是最好的“加工廠”,這兩個國家的勞動力素質、勤勞程度、基礎設施遠遠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而且,只有日本才有條件在經濟上制衡中國。鷸蚌相爭,美國將變成調停人和寵兒。平衡中日經濟實力,營造“中日經濟競爭,美國從中漁利”的格局,對美國最為有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