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有幾位媒體同仁找我聊汽車新媒體創業的事情,他們瞄準的都是今年汽車領域風險投資熱點:移動互聯網、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作為在汽車后市場旁觀了10年的媒體人,我想分享下我對汽車后市場創業的一些想法。
汽車媒體人創業現狀掃描
汽車媒體人之所以要創業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傳統媒體,尤其是都市報廣告每況愈下,一些都市報已經開始做利潤更低、編輯量更大的社區報,這導致一部分汽車媒體人需要逃離紙媒;其二,互聯網媒體本身也遇到發展瓶頸,并不足以吸收平面媒體人,按照某網媒朋友的說法,今年逃離平媒的汽車媒體人尚能在互聯網媒體賣個好價,未來幾年由于大量汽車媒體人逃離平媒時只能賣白菜價;其三,相比平媒的工作強度,互聯網汽車媒體的工作強度太大,這導致工作的性價比嚴重降低。正因為如此,我知道的多位汽車類雜志同仁離職后最終選擇了自主創業——對這部分已經適應了平媒的汽車媒體人而言,給人打工一天工作10個小時遠不如自己創業更自由。
在汽車媒體產業創業有個路徑選擇的問題。《創業36條軍規》的孫陶然認為創業一定要選最肥美的市場,要做減法。要判斷汽車產業哪個市場最肥美,得看這個產業的錢都在哪里。對整車業務而言,市場費用和培訓費用是預算最可觀的。前者主要由媒體獲得,后者主要由咨詢培訓公司獲得。對汽車媒體人而言,最熟悉的盈利模式莫過于獲得整車企業的廣告和公關預算。有關這兩部分預算我不贅述,因為有本事拿到廣告或者公關費用的同仁根本不用創業,在整車銷售仍然在增長、營銷預算仍在增長的情況下,這部分同仁無論在平媒還是網媒,無論做什么,靠著一張臉就可以變現幾百萬,不必干創業這么苦逼的活。
上海車展前后,我又看到幾位汽車媒體同仁的新媒體項目落地,比如模仿虎嗅科技博客的車云網屬于個人創業,而吳迎秋和程遠老師領銜的V訊網則是傳統媒體人老酒裝新瓶,算是傳統媒體的外延,算不得創業。除了這類媒體類新業務,我還看到有位媒體同仁離職后加盟一個后市場APP技術團隊做銷售,他背后的投資人認為滿足后市場的APP移動互聯網需求會很有前景。這個距離我熟悉的汽車后市場最近的項目并不新穎,事實上,去年傳媒夢工廠組織的新媒體創業大賽上,有個叫愛車無憂的項目已經做了8年,但現在看也難言成功。此前我還看到有互聯網媒體人趙廣喜同學出來做汽車銷售的電商,現在看也仍在摸索。
給媒體同仁的5個建議
相比兩年前第一波汽車平媒人出來圍繞整車做雜志、做網站,最近這波媒體人的新業務都瞄準的是移動互聯網、后市場和電子商務。如果還有其他媒體同仁也希望加盟這一波創業潮,我有這樣一些建議:(1)評估自身資源;(2)看清趨勢;(3)專注強需求;(4)善于傍大款;(5)埋頭苦干。
第一,評估自身資源。創業要選對方向,入錯行的教訓會很慘痛。在汽車媒體圈有個惡習,認識幾個廠商的公關公司小姑娘、認識幾個公關經理就號稱有廠商資源。但這些人脈在活動臺前幕后的微笑、車前馬后的服務,是尊重你所服務的媒體平臺,并不是尊重你個人,離開現在這個平臺,你什么也不是。如果你在汽車或者后市場不具備脫離自身媒體平臺之外的鐵哥們型的人脈,還是安心給某個媒體平臺打工吧。即使你沒有人脈資源,如果你有獨家數據資源也依然靠得住。比如某創業者因為當年給汽車企業開發零部件管理系統,通過灰色途徑獲得了這些車企的零部件數據,通過幾年的積累,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B2C的汽車配件價格查詢系統,依托這個系統開始了愛車無憂的互聯網服務。再比如某程序員團隊給甲車企開發管理經銷商的IT系統,他們發現同樣的系統可以用于乙車企經銷商,于是基于這個軟件獲得第一桶金,然后基于這個系統產生的報價建立了傳播汽車新聞稿之外的全新商業模式。但如果你只擁有廠商的新聞稿資源,那還是安心給媒體打工吧。
第二,看清趨勢。如果現在這個時候創業仍然盯著整車廣告和公關費用,建議你先調研下現有的互聯網媒體這部分的收入趨勢。如果連它們的品牌廣告都在降低,何以你的新平臺就能增長呢?除了整車廣告,二手車、后市場是媒體同仁都想得到的創業方向,成為這兩個領域的媒介是否能成功呢?這個我沒有更好的建議,因為目前看,做二手車的網站已經掙扎了10年,尚沒有成功的。至于后市場媒體,我在這個行業也做了10年了,我們有刊物,有網站,有APP,定制服務,有產業評價活動,但這個產業主要是B2B服務,不需要那么多媒介。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汽車后市場的B2C媒介,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個 空白點,無論平面媒體還是互聯網媒體,用車板塊都做得和10年前沒什么兩樣,但這塊是消費者有需求的,之所以沒有進步是因為即使你滿足了消費者需求,這部分內容也并不能變現——沒有哪個廠商在為車主用車大量投放廣告。但隨著電商的出現,這讓后市場B2C內容服務有了變現的可能。
第三,專注強需求。如果你聚焦在后市場,一定要判斷什么是強需求。不少一直干整車的媒體同仁應該已經發現,整車媒體已經是紅海,隨著全新車型上市增量放緩,有限的廣告投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形式所分流。整車市場是紅海難道后市場就一定有機會嗎?從產業規律看,整車增長見頂之后應該爆發的是二手車,其次才是后市場、CRM。從創業規律看,也一定要按照這個規律專注每個階段的強需求。2002年至今都是整車銷售的增長期,媒體應專注產品導購,對告廣告主而,其對媒介的導購強需求是新車報價和潛在消費者線索,我們可以看到,過去10年專注與這兩個領域的投資都成功了,比如易車專注做新車報價就成功了,愛卡、汽車之家等專注于做論壇獲取消費線索的也都成功了。但去年至今整車銷售增速放緩,受能源和交通約束,未來也不見得會有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但2014到2015年二手車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出現井噴,二手車的強需求是O2O的電商平臺,過去10年,試圖單純做二手車資訊和報價的新媒體嘗試基本都告失敗,但這個產業肯定會誕生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對于后市場、CRM感興趣的新媒體創業者而言,也必須專注于這兩個領域的強需求才能成功。對后市場,強需求是區域化的精確維修報價系統,對CRM,強需求是車友行為數據。
第四,善于傍大款。對于汽車新媒體創業而言,必須善于利用現有開放平臺。但遺憾的是,最近看到的N多汽車新媒體創業仍然走的是傳統互聯網路線。比如最近創業的車云網、NextCar、V訊等等,一些汽車媒體人仍然在做手機報……無論是移動化聯網APP、新浪微博還是騰訊的微信,目前看還罕見有汽車媒體人在這類平臺上進行新媒體創業,但從廠商的市場部、服務部的實際工作看,顯然都已經在廣泛利用APP、微博、微信進行市場營銷,而汽車媒體顯然是后知后覺的。未來能夠成功的新媒體創業一定得充分利用這類開放平臺。即使是對互聯網技術后知后覺的專業汽車雜志編輯,最近也已經有開始通過wordpress、簡網APP工場進行Blog和APP傳播了,如果新媒體創業項目還在用效率更低的封閉平臺產品,很難相信能找到讀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