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汽車網站做得都很垃圾。”那是2003年,李想拿了駕照、買了人生第一輛車,對汽車有了點感覺,但市面上的汽車網站沒一個讓他滿意。
作為久負盛名的80后成功人物,泡泡網讓李想成名,但也是他心中的隱痛—沒能做到第一。在互聯網這個行業,第一和第三相差的不只是一個第二。李想反思,最重要的原因是沒能抓住行業變化周期。這個周期被ZOL(中關村在線)抓走了。
李想怪自己太年輕,沒把握住機會,“當時二十出頭,懂什么呀?”
2004年,李想發現汽車市場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于是和合伙人樊錚籌備做汽車之家。此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汽車導購垂直網站,包括2000年創辦的易車網、2002年創辦的愛卡汽車和太平洋汽車網等。李想決定在市場逆轉的時候,拼搶下汽車網站的老大,就賭這個周期,贏了就贏了,贏不了再做其他的。
汽車之家如何攬入9個億?
李想與秦致
2005年6月,汽車之家正式成立,李想對它的定位是“一幫汽車產品愛好者的網站”。2007年,汽車之家有了將近1000萬元入,廣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可供對比的是,李想1999年創立的泡泡網,2005年的營收為近2000萬元。
創辦汽車之家時,李想24歲。他的優勢是年輕,敢做敢闖;弱勢也是年輕,缺乏管理經驗的積累。前者決定公司是否能做起來,后者決定公司能做到多大。雖然經驗可以通過試錯去積累,但時不待人。和丁磊、馬化騰等人相比,李想創業時已經對手環伺,競爭激烈,試錯成本很大。彎路走個半年,便可能被對手一劍封喉,再無活路。
如何做大,成為李想的新難題,他想把汽車之家做起來之后拱手讓賢,不再做大哥。這個“賢人”就是投資人薛蠻子向李想推薦的秦致。
秦致是金牌海歸,此前的人生和大部分留學生并無二致,讀書、工作、再讀書、再工作。從中國到美國,他先后就讀于清華大學、愛荷華大學、哈佛商學院等名校,曾供職于IBM、加拿大北方電訊、麥肯錫等跨國公司。2005年底,受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的影響,秦致決定回國一試身手。
在沒有遇到李想之前,秦致認識了另一個比李想更資深的“土鱉”蔡文勝。蔡文勝,福建石獅人,長秦致3歲,高中沒畢業,最早做服裝貿易,慢慢開始介入互聯網生意,靠投資域名賺了不少錢,2003年時模仿hao123創立網址導航網站265。2005年,蔡文勝正想找一個“洋氣”的人幫他管理265公司,經熟人推薦,他和秦致見了一面,馬上就談妥了。
蔡文勝的公司位于廈門。從2006年1月到2007年6月,秦致以“首席運營官”的身份在265公司完成了最接地氣的職業歷練,期間他幫助蔡文勝完成了谷歌的投資和后面一系列并購。
薛蠻子恰好同時是265和汽車之家的投資人,就向李想推薦了秦致。汽車之家的團隊和秦致接觸了幾個月,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了認可。2007年7月,秦致就任汽車之家總裁,而李想和樊錚成了副總裁。“我不把企業當孩子看,沒有那么嚴重的控制情結,它只意味著商業盈利能力、效率。”李想說。
在李想眼中,秦致恰好有他們所缺的東西。除了李想和樊錚,汽車之家最初的團隊就是幾個泡泡網的員工和一些幾乎零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他們擅長做產品,了解用戶,但是欠缺管理和銷售經驗。
騰訊電商控股生活電商部總經理、原康盛創想CEO戴志康這樣評價,李想是能把汽車之家做起來的人,而秦致是能把汽車之家從100做到1000甚至10000的人。“如果秦致沒進來,你們可能會怎樣?”面對《創業家》記者的這一問題,李想說,“不知道,可能會多走很多彎路,可能就會輸了。”
秦致這些年來不得不經常面對來訪者的同一個問題—你是企業家還是經理人?“我不是汽車之家的親媽,而是奶媽。我們的核心管理團隊從二十幾個人變成二百多人,我是帶著這個團隊長大的,我從來沒給自己以創業者或職業經理人的定位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