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雅虎,還有最近的Mailbox,這些公司是其他例子,他們有的被投資人拒絕,有的獲得了融資,但都是基于對他們狀態的主觀判斷。還有一些像Disqus和UserVoice這樣的初創公司,他們又是從何處找到市場突破口的呢?嘗試尋找共同線索和功能的企業往往會讓創業者感到困惑,另辟蹊徑才有機會成功。
這里,不妨把上述討論總結一下。功能,是以作用體現出來的;產品,通常是集合了一系列功能,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業務,通常是潛在集合了一系列產品,可以為用戶提供持續的價值。
理論上,作為交換,用戶會提供一些可度量的信息(比如數據,時間,現金),否則企業無法形成可持續性的業務。請牢記,今天那些看起來具有突破性和新奇性的事情,明天就變得如同網頁上的一個按鍵那么普通,而投資人也會因此改變他們的投資態度。另外有一點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探討,那就是,投資人幾乎不看重那些充分發展的成熟企業,他們會通過功能和產品這些核心要點,關注一些有潛藏機遇的初創公司。
聽起來很酷,但是,如何才能把這些理念應用到籌集風險資金之中呢?
機會評估
來自Foundry公司的Jason Mendelson表示,那些圍繞“功能非公司(FNACs)”的討論最終會歸結為一個問題:這個機會,是不是大到可以吸引到投資?
風險資本家評估機會大小,只專注于一件主要的“事情”:預期。在涉及到管理、治理,以及其他方面之前,投資人會提前考慮競爭對手(當前和未來)的反應以及客戶群。投資人的興趣是精準的定位到這些企業,然后把他們的時間和資金帶入其中,然后在獲得高額回報之后退出。投資人通過預測下賭注,通過實證加賭注。
當談到競爭對手時,風險投資商們往往會問到,“復制他人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如果現在的對手和未來的競爭者揚言他們會擁有更多的人才、資金,以及規模,你的優勢又在哪里?對于有些公司而言,比如Evernote、Buzzfeed、WhatsApp,優勢可能是他們穩固的網絡;對于其他一些公司而言,比如Palantir,Bitly,Etsy,優勢則在于他們可以通過復雜的算法收集到具有前瞻性的信息。這些算是一種無法攻破的特殊機會嗎?
當談到客戶時,風險投資商們往往會問到,“現在的趨勢是什么?”有哪些信號可以表明,人們愿意成為你的客戶,并且通過口碑傳頌你所提供的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企業流動性會持續嗎?未來業務仍能保持增長嗎?有個不錯的例子,那就是Airbnb(一家旅行房屋租賃公司),盡管在構建房客和租客兩方面的市場上有一定挑戰,而且人們一開始對他們這種租賃陌生人房屋的模式也非常質疑,但是現在,該公司無論在本土還是國外,業務發展的都非常迅猛。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專注去做的那“一件事”——忽略那些貼在你初創公司身上的標簽吧。讓你的專注度更進一步,從功能起步,去構建一個強大的集團,而不僅是一項業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