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都聽過這句話:到大公司學制度,到小公司學經驗。你的朋友、前輩可能都會這樣建議你,但你是否認真的想過,到底所謂的“學制度”學的是什么?
大公司因為員工多,職能多,部門多,所以會需要較多的管理制度去管理,而小公司則恰恰相反,因為員工少,規模小,但很多公司運作的東西卻還是省卻不掉,所以常常出現一個人必須要身兼多種職務的狀況,例如秘書可能還要兼特助,或者在小型開發團隊中,根本是一個人兼PM、SA、SD、PG一路做到底。由于大小公司在運作上是有根本的差異,所以才會出現「到大公司學制度,到小公司學經驗」這樣的說法,但到底真的選擇了大公司時,我們到底該帶走些什么?到小公司時,我們又該怎么讓自己過的更加充實?
一般來說,你進到一間大公司,你通常會先待在某個功能部門,例如營銷單位,你在里頭擔任一個營銷專員,然后負責某個產品的營銷工作,這樣的工作一做三年,這時候我問你:“請問你在專業之外還學到什么?”,如果你搖搖頭告訴我除了專業之外,你也不知道還有哪些,那就太可惜了,因為你當初選擇大公司的目的似乎沒有達到,以下我陳列我認為進大公司后,你該努力去理解的東西。
企業價值鏈以及價值活動
所謂的價值鏈簡單的說就是公司為了創造客戶價值而做的一連串價值流程與活動,一個簡單的價值鏈可能包含研發—>生產—>銷售—>服務,除此之外還包含其他行政、后勤支持、人力資源的活動,這個聽起來很理論,但卻是一家公司能永續生存的關鍵,你必須要清楚這家公司到底是靠什么生存,而更重要的,你必須要知道你目前所屬部門在整個價值鏈中扮演的角色,并搞清楚為什么這家公司的價值活動是這樣去安排的,為什么要特別將presale跟sales單位分開?為什么要把品牌營銷與產品營銷單位分開?考慮點是什么?分開跟合在一起的好處是什么?
TIPS:你該學習大公司為何能運作到這么大,肯定與價值鏈上的專業分工、溝通協作有關系,這是你該學習的很大重點。
分工協作.VS.獨立作戰
不管是哪家偉大的公司,一定都會談專業分工,為什么大家如此重視專業分工,因為當一個人可以專注在某個領域,他的成果絕對會比分散在兩三個領域來的更專精,如果你要的是一個極度專業的人,那你一定要讓這個人持續作某個領域的事情,而不要他做一個樣樣通樣樣松的人,而大公司都會有種習慣,就是會很強調分工,研發單位專注的作技術研究、產品研發,然后將雛形交付給產品單位,產品單位負責產品生產與規格制定,接著進入產品與營銷包裝,營銷活動、銷售、服務議題則緊接而來,而這些都是由不同的單位負責,我們總是希望部門拆開后,彼此之間的溝通協作會自然成形,但更多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部門與部門間有許多的灰色地帶,責任是劃分不清的,你可能覺得獨立作戰可能比協作更快,但你也會發現,不論如何公司仍會要求你持續的分工協作,而不要你一個單位從頭作到底,因為他們都清楚,當他們不作專業分工,他們的員工永遠都不會在特定領域上專精,永遠無法做到頂尖,但溝通協作的問題透過持續的磨合總是會好轉的。
TIPS:為什么大公司講求分工,分工才會精,會精才能在各個層面顯示出獨特優勢,但連帶的也會因此讓單一功能部門的員工陷入只了解自己部門的工作的問題,所以你必須要了解這個狀況。
溝通能力.VS.個人能力
承上,大公司的因為部門較多,部門與部門間為了達成目標必須要互相合作與溝通,很多時候你的工作要完成是需要另一組人幫忙的,你不能直接搶他的工作來做,即便你有那個能力也不行,這時候你能否完成工作就跟你的能力無關,但跟你的溝通能力有關,而溝通上很講究同理心,你是否理解對方的工作屬性呢?如果你清楚企業的價值鏈與活動,我相信你對他的工作就會有基本的認識,不致于一無所知,如果你是營銷單位,你能否與產品單位、業務單位作有效溝通就非常重要,到大公司除了學制度外,還要學做人。
TIPS:溝通能力去到哪邊都是絕對重要的,你必須要認清楚,個人能力雖然重要,但在大公司,如果你沒有好的溝通能力,其實你會困難重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