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阿里巴巴要做生態環境,因此,阿里巴巴必須朝更生態化的組織形態轉變。所謂更生態化的組織形態,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會減少,而橫向之間的主動連接會更多,基于興趣、靠任務結合起來的項目和自組織的業務會越來越多,這跟原來金字塔結構的組織形態大不一樣。
要做成生態化的組織形態,需要有哪些條件?
第一,是信息和數據。這群人一定要比老板擁有更多的信息和數據才能做成事兒,如果信息不能平等化、透明化,是形成不了自組織的。所以,阿里有云盤,可以在上面搜索各種信息。
做得最好的是阿里內外,這是一個類似微博的系統。比如,點開我的名字,別人就可以看到我的簡歷,看到我可以進哪些業務系統,我掌握哪些資源,我原來做過什么事情,我的KPI是什么,別人給我做的項目的反饋是什么。如果我是一個產品經理,還能看到我做過的產品的客服量,信息會越來越透明。現在,阿里大多數周報也不再通過郵件發送,就是在阿里內外發布,然后@你一下,你就能收到。我們也建了很多群,可以在群里分享信息,這些數據今天不一定有用,但是有一天也許會用到。所以,數據與搜索是兩個特別重要的東西。
第二,是組織管理的流程。項目制的組織里,流程要可配置,而且是插件式的。要做一個項目,從流程包里面找些流程,插一下、配一下,就變成這個項目可以遵循的流程。
第三,是價值觀。越是這種項目制、自組織的管理方式,大家所遵循的目標應該越接近。所以,阿里的價值觀非常重要,它保證了自組織狀態下,大家朝著一個狀態去做。客戶第一永遠是我們的目標,但是組織里的人越來越多,你怎么能保證大家追求的目標一致?就要靠價值觀。
第四,是如何獎勵。原來的獎勵方法是自上而下,老板定獎勵金額,但是在自組織里,老板并不完全了解你的表現,所以我們開發了一個模塊叫阿里互評。比如,我們正在開會,你可以用手機上互評,給我一個“贊”,或者給我一個“不喜歡”。等到年底做績效的時候,就算老板天天看不到你,也知道你的工作狀況。在自組織的狀態里,最重要的就是怎么獲取足夠的信息,把信息積累下來,去做獎勵跟懲罰。因此,信息、流程、獎勵和文化價值觀,是阿里未來做生態系統特別重要的四點。
阿里巴巴是從一個非常確定的世界走向一個網狀、不確定的世界。外部看,去年,我們在淘寶開過一個三天的會,開會前淘寶的CEO三豐(姜鵬)說,我特別想開過三天會后,能知道淘寶三年之后在干什么?開完會后,我問三豐時,三豐說,現在我只知道:我不知道淘寶三年之后在干什么。內部看,阿里正從原來的金字塔結構變成一個更生態型的組織。未來,我們不知道還是否需要現在所謂的關鍵領導崗位,起碼從現在看還是需要的。但由于組織越來越靠橫向連接,去年戰略部的曾鳴教授說,所謂的中層管理者(M1、M2)會很快消失。從經理管理專業人員到專業人員去帶項目,這是一個我們非常相信,而且正在發生的事情。
傳統自上而下的組織形式,它的特點是控制、命令,管理工具是做計劃、預算。今后會慢慢變成靠激發、鼓勵、指明方向、自下而上這種方式,從所謂的整合資源變為資源聚合。
資源聚合方面,阿里哪個部門如果缺人,我們很少搞集團統一調配,你有本事自己去說服別人愿意跟你干,這叫聚合資源。就像一個個風火輪,你的能力足夠大,你就會吸引更多的能力、資源,這是一種市場的力量,也是一種生態系統的力量。資源會被什么吸引?你做的項目是不是有意義、別人對這件事會不會感興趣,而不是行政命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