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封緣創派(ycpai.com)用戶的反饋:“我這二周談了十幾個技術合伙人。很多人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只是希望找個兼職或者賺個外包。所以我用一個詞形容他們:葉公好龍。是否真的準備好創業、愿意承擔風險和準備投入去做,對于創業來講非常重要。”這些朋友在抱怨:為什么找技術合伙人的時候,很多人會直白的談到參與創業項目的費用呢?為什么很多只想先兼職呢?
這些創始人認為,既然我是在找合伙人,那大家就是要全情投入,立刻辭職,不拿薪水,共同奮斗,為了未來的收益而努力拼搏。你這上來就朝我要錢,那怎么能算合伙人呢,這不就是外包和招聘了嗎?
隨著更多類似的抱怨,我開始仔細思考這個問題。有一次,我在我們的線下活動中對技術人員這個群體做了一些分析。告訴現場的一些創業主導者,為什么很多技術人員會這樣做。大家聽完之后,表示很認可。
因為我在CSDN工作過十多年,經常與技術人員打交道。比較了解他們的情況和思維模式。所以,我希望簡單介紹一下,大家可以和技術合伙人互換一下角色,站在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和觀察創業。這樣就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并更好地合作。
技術人員與其他的創業者相比,有幾個很大的不同:
一、技術人員的職業生涯很短暫,機會成本高,他們對風險的控制要求極高。
很久之前,就有“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說法。這并不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在中國,程序員的職業生涯的確有限制。一般都是二十多歲到三十多歲,四十歲之后再編程就很難得到認可(當然,現在開始有很好的轉變了)。而在這個期間,早期的幾年還是處在學習的階段,而在工作超過六年以后,很可能他在公司中會有強大的發展,獲得了足夠的重視。
其實,對于技術人員來說,只有中間寥寥幾年會是技術水平可以,同時關注創業的時機。當他面臨選擇的時候,他考慮并不是所謂的虛擬的“1% 的成功機會帶來的巨額回報”,而是自己的職業發展向何處去。
技術人員評估風險的因素主要有技術成長和收入,其中技術成長的重要性更大。很多技術人員加入 BAT 這樣的公司,除了收入不菲,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這些公司的技術大牛多,自己的技術水平可以提高。而創業公司,往往是實現某個特定的業務,對他們的技術成長可能幫助不大。
我們都知道,95% 的創業項目會失敗。如果失敗,與主導創業者、市場或者運營人員相比,技術人員的損失和挫折感最大。因為,其他的創業者會感覺自己雖然沒有成功,但得到了很多教訓,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技術人員會認為,自己寫的代碼最終的價值等于零,這段時間的付出完全沒有回報。如果技術再沒有什么進步,這對他們的打擊是致命性的。
這些原因造成他們對走出創業這一步的風險控制要求極高。再加上雙方之前不認識,要基于陌生關系開始合作,這個信任基礎需要逐步建立。
如果你還不相信,請看《喬布斯傳》里的真實故事:沃茨負責 Apple 電腦的技術,當他把產品設計出來之后,喬布斯讓沃茨出來創業成立公司一起做。沃茨直接拒絕了喬布斯,因為自己在惠普工作,他給喬布斯提議自己能不能先兼職干(要知道,他們兩個是從小時候就認識的。請哪些感覺自己創業項目很 NB 的創始人體會一下)。最后是喬布斯到沃茨家去哭,給他所有的親戚打電話,逼著沃茨才出來的。這是因為,技術人員天生就是有風險控制意識的,他們是非常理性的人群,要他們去冒險需要更強的說服力。
所以,當對方提出來兼職的時候,不要把這個看作他們不想創業,不是技術合伙人。他們只是在控制風險,覺得沒有到時機。
二、技術合伙人是互聯網創業中前期最重要的實現者,但他們的核心價值是有階段性和替代性的。
如果問你,在互聯網創業中,技術合伙人重要嗎?你肯定要說廢話,當然重要。但很多創業項目的創始人并不是特別明白:技術合伙人什么時候最重要?
技術合伙人在開始階段最重要。因為,只要是互聯網創業項目,你總是需要依托技術來實現某個產品原型的。現在要想拿到投資,基本上很難憑一個 idea 就可以了,至少需要一個原型,甚至是早期的產品上線。但事實上,因為找不到早期的技術人員參與,大部分人都折在只有一個創業項目的階段。
所有的投資人都說,創業最重要的是團隊,所以很多創始人想先找到合適的技術合伙人。這對于已經成型,有著良好磨合的創業團隊,是毋庸置疑的。但對于很多項目來說,其實其實投資人主要看的團隊是創始人自己,另外就是你的原型產品和早期的運營。所以,越早把你設想的產品做出來,運營起來,這才是最重要的。技術合伙人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你把產品做出來。
但是,雙方之前不認識,沒有磨合過,怎么辦呢?這個信任基礎從何而來的,錢其實是一種快速開始合作,進行磨合,并且建立初步信任的變通手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