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核算:一個初創團隊應該了解的概念
今天說說最近已經與團隊中不少人都談到的“產品核算”。
一提到核算,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以為,那是總結色彩濃厚的概念,不適于快速反應的初創團隊。其實,如果準備充分,完全可以在產品開發之前展開。又或者說,從我們準備做一款產品之前,就有意識地為產品制定一些標準。雖然大多數產品在后期運營中,都會經歷過重大調整,但也有不少產品,從首個版本起,核心架構與功能,一直沒有發生太多變化,而是不斷穩定與優化。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心態上擁抱變化,但在準備上制定充分的計劃,尤其對于我們這些雜牌軍游擊隊、沒有什么成功經驗的初創團隊。
切入正題,我理解中的產品核算,包括四部分:UE核算、UI核算、功能核算、體驗核算。(后期還會有運營核算)
一、UE核算能讓標配功能最快定稿,為后續開發降低不確定性
所謂UE核算,就是專門針對產品原型設計的核算。普遍理解中,產品原型設計往往是發揮空間很大的,甚至可以是很粗糙的,拿我們的項目來講,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原型設計中,對于不同類型的功能、交互、界面、icon以及對針對的文案,都沒有系統的標準與核算。表面看上去,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UE的生產速度,但弊端與隱患很多,尤其會影響后續開發。
階段性回頭看,任何一類產品,無論是閱讀類、游戲類、電商類、社交類……在原型設計上,都有很多相同之處,我認為,一款好的產品原型,并非是完全新創的,而是要在已有的品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進行針對性的功能差異化與體驗優化。
拿我們產品來說,個人資料頁面的上傳頭像、完善資料、進行隱私設置等功能,幾乎是社交類產品的必備功能,就好比韓國餐廳的餐前小菜,它是標配的概念。可以進行創新,但對于一個初始版本的產品來說,一定不是重點,創新空間也有限。因此,對于類似標配的功能、標配的交互,就完全可以先進行標配設計,盡早定稿,不輕易修改。
它的好處是什么?避免在后續環節中,比如UI設計、功能優化等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改動與人力成本的浪費。毛主席早就說過,集中精力辦大事兒,抓主要矛盾。對于做產品來講,原型設計過程中,尤其要抓好主要矛盾,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UE 核算要做到什么程度?以我們項目來說,要保證產品結構的確定、核心交互界面的確定,原型設計中,能夠復用的界面,一定要學會復用。一來,這是實現極簡的有效方式;二來,這會大大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三來,它會讓你的產品,有著系統性與整體性,不會讓用戶在交互的切換中,仿佛完成產品之間的轉換一樣;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節省UI設計師與開發工程師的工作量,最大程度的加快項目的進度,提升項目的可控性。
別小看原型設計,原型設計不僅是一個產品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起點,原型設計的確定與清晰程度,還直接決定后續工作的穩定與流暢程度。
所以,UE核算,對于一個產品團隊來說,是一種理念,一種對后續工作深度負責的理念。不要它看成是一種包袱,好的UE核算是有主次、有標準、有梯度的,它能夠讓團隊尤其是產品經理,對產品結構、對產品今后的開發工作如指掌。(別笑,現實是產品開發過程中,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有被技術或者UI同事問住的時候,最終還得重新翻UE來回答,在我身上就發生過不少,慚愧)。甚至,如果UE核算做得充分,還能為產品的后續拓展與升級,降低開發成本。
二、產品經理要幫助UI設計師提前完成UI核算
所謂UI核算,就是針對產品界面設計的核算。對于有經驗的設計師來說,這都是小兒科的事兒。但現實情況是,產品團隊非常多,而有經驗又懂產品的UI設計師,非常稀缺。怎么辦?我們在第一版產品開發中,就沒能事先制定UI核算,包括我們的UI設計師也沒有真正的客戶端產品的設計經驗,所以我們走了一些非常不必要的彎路,甚至還發生過一些爭吵。
因此,如果你是團隊負責人,你最好能夠幫助讓你的UI設計師,從一開始就制定一張UI核算單。而不是僅僅依靠設計師的喜好與直覺來設計產品。否則,即便每個界面分別看起來不錯,也掩蓋不了整個產品界面的不系統與不規范。而且,對于移動互聯網產品來說,前端開發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都與UI有關。如果你是一個對UI標準很高的產品經理,那你就要學會利用UI核算,幫助設計師實現最完美的界面,找到最佳的工作節奏,同時控制好工程師的開發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