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到深水區,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令創業者歡呼雀躍。然而,高興之余,很多創業者或者新型創業型企業的開拓者紛紛致電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提出,如何實現創業型或者開拓型“小生意”快速成長?其實,多年來,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一直在關注中國的創業型“小生意”,經過多年關注、研究和營銷策劃實踐,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認為,創業型企業之所以稱為“小生意”,主要是其企業規模比較小,但并不表示,企業所進入到的市場是小市場,創業型“小生意”策劃好也一樣會有大作為。
經典案例掃描
在這里,筆者愿意與讀者分享一個我們親自參與過的創業型小生意做出大場面的經典案例。
湖北某集團是從事服裝加工的民營企業,由于在服裝加工領域受到來自國內外及政策等的限制,企業的發展一直停步不前,于是企業決定進入到新興行業,老板簡單地認為,快消食品行業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只要能夠生產出好的食品,企業就可以生存成長。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后,有朋友介紹,在湖北荊州有一片幾百畝的魚塘,該老板便以比較低的價格收購了這片魚塘。其時,就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公司內部高管們認為養魚只是個小生意,怎么能夠實現企業集團快速發展的戰略目標?還有來自政府方面的聲音說荊州當地政府忽悠了這位老板,該魚塘并不具有什么價值,況且在湖北魚塘遍野的情況下,購買這片魚塘,無異于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收購了一個被所有人認為的“小生意”,卻得到一邊倒的反對聲音,但該老板認為,一旦以這片魚塘為中心運作得當,很可能會創造出巨額收益。于是,以營銷策劃專家為主的企業咨詢團隊開始對這片魚塘項目做頂層設計。在湖北,如果養普通品種的魚,幾乎都處于微盈利狀態,那么如何讓這片魚塘能夠養出有價值的魚來呢?通過與魚類養殖專家進行多輪溝通,后來,決定養殖某德國進口的魚,并進行生態科學養殖。養魚賣魚顯然并非該老板的初衷,如何讓養出來的魚比直接賣到餐桌更增值呢?鮮魚的產業化加工,于是,該項目開始規劃工業園的建設。這時,曾經還在笑這位老板沒眼光的當地政府部門來了精神,如果這里能夠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魚類加工企業來說,無異于對整個荊州魚類養殖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地方政府在土地審批劃撥方面幾近免費,銀行給予企業無息貼息貸款,就這樣,魚類加工項目還只是籌劃階段,建設工業園的土地和資金就已經到位了,只待破土動工即可。
工業園建設起來之后,周邊又有相關食品企業進駐,使得這片處于城市郊區的魚類養殖地塊地價迅速上漲,比原來的地價上漲的十幾倍,可以說,不要說未來的盈利,就是什么也不動,這筆當初沒人看好的“小生意”就迅速呈幾何級數在升值。后來,這個項目建成后,成為湖北乃至全國最著名的淡水魚養殖加工基地,“小生意”終于做出了大場面。后來聯想控股曾經出資20幾個億要與這位老板洽談整個項目的股權轉讓,但仍然被后者拒絕。
這個案例告訴創業者,深刻的市場洞察加上精明的企業頂層設計對于一個創業型項目的成長何其重要!
再舉一個例子,那是筆者還在某公司做具體營銷工作的時候,發現很多公司都要通過張貼宣傳海報或者宣傳畫的形式來進行營銷傳播,每天筆者帶領的營銷團隊都要專門抽出時間進行張貼,因為如果你今天不行動,其他公司就會趁機把你的海報覆蓋掉,很多電線桿兒上覆蓋厚厚的一層海報,你貼上去別人再貼上去。于是,筆者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成立一個專門的海報張貼小分隊,跟每家公司談,不但能夠減少他們營銷團隊的勞動量,也可以減少這種惡意張貼的情況。于是,筆者便創立了墻體傳播營銷機構,打出來的口號是,“貼一張是一張,絕無覆蓋!”在那個時候,如果我讓企業付報酬給我的團隊幫助他們張貼海報,肯定不會取得生意,我深入一步,撫平了他們一直以來的痛,絕無覆蓋。這就是說,無論大生意還是小生意,一定要充分發掘農戶的痛點,然后幫助他們解決掉這個痛點,這就是客戶的核心需求。后來,我們幫助企業做終端生動化,同樣采取這樣的策略,接下來幫助企業做整合營銷傳播,我們同樣向前走一步,直到現在做營銷策劃公司,我們同樣向前走一步。
創業型“小生意”的戰略性思維
隨著整個市場環境趨向于鼓勵創業,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創業提供了新的平臺,隨著整個就業環境越來越低迷,很多年輕人選擇創業,很多企業甚至企業集團選擇在新的領域選擇創業,創業已經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的全新主題,創業者或者選擇在新的領域創業的成功企業如何在選擇的創業領域的“小生意”上謀求突破?成為創業者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小生意”的戰略性思維是未來成就大場面的關鍵,創業者切不可把“小生意”做小,而是要把“小生意”做大。
很多創業者認為反正是“小生意”,就忽略了品質、服務、體驗、品牌等方面的“做大”,結果只能停留在“小生意”的層面,盡管經過了長期的發展,仍然無法積累起足夠的“做大”的資源,顯然是缺乏戰略思維的創業,賺點小錢是其最大的收益,一旦遭遇競爭,還可能面臨著創業失敗的可能。
某資源型企業準備做企業轉型,于是嘗試性地進入到快消食品行業,先期收購了一家擁有兩條生產線的微小企業做嘗試,并無可厚非。可是,在具體運營這家食品企業的過程中,仍然抱著“小生意”的心態和思維來操作,不但在品質上無法保持穩定和提升,而且在品牌建設和營銷體系構建上完全建立在銷售的觀念,賣一箱是一箱的態度,使得經銷商像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營銷團隊也是隨意拼湊,整個企業運營麻煩不斷,要么出現質量問題,要么出現退換貨問題,要么出現人員流失問題,要么出現生產質量事故,一個看似很小的小生意不但沒有帶來任何小收益,反而惹來一堆大麻煩。這就是缺乏戰略性思維,而忽略了標準化的企業運營思維造成的結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