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楊成靜:白手起家苦心研究兔子也能賺大錢
丹棱縣張場鎮,是個傳統農業鄉鎮,青山綠水的優良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草資源,形成了良好的兔業養殖環境。
但長久以來,該鎮的兔業養殖一直處于零星狀態,在村民們眼中,養兔子似乎只是為了油鹽醋,搭個棚,放個箱,做個窩,養幾只,數個一二三四五,連當地養兔子的村民都風趣地自嘲,兔子尾巴長不了。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卻走出了一位年僅30來歲的年輕人,他實施產業化養殖不僅改變了當地人養兔的觀念,帶動周邊村民大量養殖長毛兔,同時還帶動在本鎮建立了三個兔業相關協會,充分發揮了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引導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他就是楊成靜。見到楊成靜是在一個周六的早上,他正在自己的興達種兔場里轉悠著,雖說經過幾年的經營,興達種兔場的各項工作已經走上了正軌,并不需要楊成靜每天蹲守在兔場,但他總是會時不時來到養兔場,或招呼著工人們如何喂草料,或指導著如何給生病的小兔子用藥,看著自己的這些兔寶寶們,他心里總有說不出的高興。
白手起家,牛刀小試
1991年時,楊成靜是丹棱齒輪廠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1996年,又是丹棱縣張場鎮人民政府在編人員,先后從事鄉鎮企業、計劃生育、催糧催款工作,2001年辭職下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嘗試之路。
2001年,楊成靜嘗試著跟人合辦了竹編廠,專門生產竹編模板,每個模板的毛利也就幾毛錢,雖然賺錢不多,卻給了他創業的最初體會。
從2004年9月開始,楊成靜就開始盤算了他的養兔經,當初對大規模養兔子可是一竅不通,還有什么防疫和喂養啊,到哪里尋找優良種兔,楊成靜苦苦思索著……
外出取經,通過到洪雅、雅安等地的實際參觀考察,并購回大量兔子書籍,那時候,他甚至晚上睡覺做夢都是種兔寶寶。正是通過前期的積累,楊成靜更有了勁頭、有了信心、有了發展目標。
2004年11月21日是楊成靜終身難忘的日子,通過遠赴浙江鎮海種兔廠,一股腦地把身家性命一起砸進了2.5萬元,壯著膽子引進了150只長毛兔種兔,開始了他的兔業之路。
“一只長毛兔以平均1.2公斤毛來計算,除去成本,兔長毛純收入可達80―100元,母兔一年下6窩兔,一對崽兔可收入70元!睏畛伸o給筆者算了筆賬,這就是他當初選擇兔業的生意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