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企業五階段需要的融資方式
佚名
創業企業一般具有兩個共同的特征:一是,不能在貸款市場和證券公開市場上籌集資金;二是,發展具有階段性。而在每一階段,因企業規模、資金需求、投資風險等方面都有明顯差別,因此需要不同的融資方式。
1.種子期
融資方式:政府專項撥款、社會捐贈和創業投資
處于產品開發階段,產生的是實驗室成果、樣品和專利,而不是產品。這一階段的投資成功率最低(平均不到10%),但單項資金要求最少,成功后的獲利最高。
2.創建期
融資方式:創業投資
企業已經有了一個處于初級階段的產品,而且擁有了一份很粗的經營計劃,一個不完整的管理隊伍。技術風險與種子階段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但投資成功率依然較低(平均不到20%)。
3.成長期
融資方式:創業投資
技術風險大幅度下降,產品或服務進入開發階段,并有數量有限的顧客試用,費用在增加,但仍沒有銷售收入。至該階段末期,企業完成產品定型,著手實施其市場開拓計劃。
4.擴張期
融資方式:創業投資,私募資金以及優先股等
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已具備成功的把握,企業可能希望組建自己的銷售隊伍,擴大生產線、增強其研究發展的后勁,進一步開拓市場,或拓展其生產能力或服務能力。此時成功率已接近70%。
5.獲利期
融資方式:發行股票上市
企業的銷售收入高于支出,產生凈收入,創業投資家開始考慮撤出。成功上市得到的資金一方面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后勁,拓寬了運作的范圍和規模,另一方面也為創業資本家的撤出創造了條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