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情況:對于注重用戶體驗、產品開發速度和用戶量增長的創業企業而言,由于對技術的要求不高,短期內也不會遭遇技術壟斷,因此從專利戰略的角度來說暫時不需要考慮申請專利。
而對于技術領域要求較高或者有自己好的發明的企業來說,則可以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獲得小范圍內的技術壟斷;使競爭對手無法使用我們的發明,或者被迫痛苦的繞開我們的技術,這就使我們企業在市場中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不過如果公司只是申請一兩個專利的話,用處不是特別大,無論在將來的專利訴訟、授權或者在評估公司價值的時候,數量很少的專利價值是非常小的。公司只有申請5到10個專利形成一個完整的專利組合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形成價值。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有了一項好的發明,投入市場之后其他競爭對手很可能會模仿,那么這家公司不僅僅應該為這項發明本身申請專利,還應該通過內部流程的開發,挖掘其他的可以申請專利的點,形成一個專利組合,這樣才能夠為這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帶來優勢。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專利發掘的過程,是在專利管理的過程中被很多公司忽視的。我們建議公司應該設立一套規范流程,讓在公司內部最了解研發的團隊,像工程師,CTO,有時候是CEO,去挖掘最值得CYE進行專利保護的公司創新,并申請專利,從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專利組合。比如說,一家公司可以提供發明披露表和專利披露表給技術部門填寫,只需要簡單回答一些很簡單的問題,比如產品現狀是怎樣的,有哪些新的想法、技術可以改善,然后公司內部或者外部的法律專家就可以幫忙看一下,看看是否可以申請相關的專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