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的地方離海淀教堂很近,所以我上班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些傳教的人。教堂旁邊就是車庫,所以我吃飯的時候也能遇到一些打雞血的人。最近3W也搬過來了,估計以后能遇到做傳銷的人了。
大概是因為以前做記者的同學在紙媒混不下去紛紛進入投資行業的原因,現在微博上創業神話比雞湯都要多。為了避免某些同學沒抹防曬霜就跳進火坑,我來稍微潑點冷水。
創業不等于創新
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現在很多媒體和投資人都在奮力的模糊創新和創業的區別。雖然都是創字開頭,它們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如果創新是愛情,那么創業就是婚姻,而且是比較失敗的那種 —— 基本和愛情關系不大,和錢關系很大。
創業的業,就是生意的意思,不管你要怎么改變世界,它首先得是一門生意;不管你是產品人員技術人員還是運營人員,首先你得是一個商人:你給客戶價值,客戶給你錢。然而要找一個中國網民愿意掏錢的CYE價值,并不是那么容易。不信?你為多少互聯網服務付過錢。
所以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創造點什么,而不想為公司怎么掙錢而焦頭爛額,其實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用上點周末的時間在GitHub上做做也挺好的。
投資是概率游戲,但創業不是
很多創業的同學都以為,投資人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 他給了我那么多錢,他當然不會希望我失敗。是的,投資人的確是和你在一條船上,但有一點要弄清楚,他們是腳踩多條船的。
投資本身是概率游戲,就像一個同時買了好幾十匹馬的賭馬人,只要其中一匹能一騎絕塵他們就夠賺了,而創業者卻要保證跑贏這場比賽的必須是自己,因為如果贏的是同一投資下的另一家公司,那也和你沒半毛錢關系。如果田忌賽馬你體會不了,那你可以想想女神和備胎的關系。
你身上的風險,遠比投資人的風險大,通常也比投資人告訴你的風險大。以退出為例,新投資進來的時候,原來的投資就有機會退出,而你只有公司上市或者賣掉的時候才行。
當然這沒有什么不公平,畢竟投資人投的也是真金白銀,但創業者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學會自己管理風險。
創業是個至少三到五年的煎熬期,永遠不能指望投資人不放棄你,你只能自己永遠不放棄自己。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