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銀行已經把搶中小企業作為自己的“行”規,中小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金融產品呢?
無抵押融資產品太少
記者在中央展廳門口,遇到了常先生。常先生公司目前有一個關于稀有金屬冶煉深加工的項目,前期資金需求超過3個億。但是他的難題就在于無法提供與貸款數額相當的資產抵押。
他表示,雖然之前通過媒體報道得知有無抵押融資產品會在此次展會上亮相,但是就自己現場了解的情況來看,并沒有想象的樂觀。不過常先生說,他還會繼續努力。
外資銀行更善于傾聽
上海莘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朱經理已經是第三次參加 “金洽會”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來參會的目的主要是多了解關注銀行開發的新產品。他觀點鮮明地對記者表明:“已經來三次了,從我的感覺來說,對內資銀行是不抱期望了。他們對小企業經濟運轉規律還不夠了解,根本不明白風險在哪里。相對來說,外資銀行更能傾聽小企業的需要。”
少些硬性規定多點彈性
萬先生是上海一家醫療器械研究所的代表。盡管有融資方面的需求,卻一直未能如愿。問其原因,他說:“雖然銀行開發的融資產品名目繁多,但是作為我們小企業來說,更加需要的是量身定做的產品。”
他也談到,一般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都有些硬性要求,比如成立時間必須滿一年等,條框太多了。“我明白銀行也有風險方面的考慮,但是現在早都市場化了,銀行的相關規定也應該多點彈性,要跟上環境變化。”
政府鋪路:幫助小企業融資
昨日的“金洽會”上,政府專門派出了相關工作人員為廣大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
上海科委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努力為一些高科技的小型企業提供幫助,推出相關的創業投資服務,比如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該負責人說,由于缺乏經營管理經驗,大學生創業具有較大的風險,很難直接從銀行獲得貸款。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啟動資金的支持。
他表示,政府還設立了一些政府引導的投資公司,來為高成長的企業提供服務,比如上海科技投資公司。該公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資,是上海最早專業從事科技產業化風險投資的國有獨資企業,成立于1992年。另外,科委還在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為小企業融資提供相關的服務。 王濤
擔保公司搭橋:貸款成功率上升
在現場記者發現,除了28家中外資銀行拋出各種融資解決方案外,15家擔保公司推出的特色擔保服務也吸引著不少小企業的目光。
上海中財擔保公司的徐經理介紹,有擔保公司為需要融資的企業做擔保,可以分擔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比如,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以房產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如果通過擔保公司做擔保,而且擔保公司發現企業資信足夠,可以向銀行申請到房產價值六成的足額貸款甚至更高的貸款,比企業直接向銀行申請成功率更高。
另外,通過擔保公司,可以有效縮短企業貸款周期。徐經理表示,通過擔保公司申請銀行貸款,順利的話,2~3個禮拜就可以申請到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