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蜂擁一級市場 價格泡沫隱現 場外
在創業板推出預期下,不少外資資金加速流入中國,本土各方資金也掀起了“奔私”潮。
清科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主要投資國內市場的PE(私募股權投資)和VC(創業投資)在募資方面均出現爆發式增長。其中,PE募資達199.98億美元,同比增長163%;而VC募資也達2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36%。
在蜂擁的資本和暴跌的市場下,一級市場是否會呈現泡沫化的傾向?
外資蜂擁而入 次級債危機并沒有阻擋外資進入的腳步,活躍的中國一級市場反而成為國際游資的避風港。
某外資投行人員告訴記者,諸如退休基金和其他基金,由于美國市場的衰退,資金反而逐漸投向新興市場。他這次就是受歐洲基金的委托,來中國尋找合作機會。優勢資本有限公司總裁吳克忠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有很多大的投行開始參與私募股權的投資,如花旗銀行、瑞士銀行都設立大型的基金來參與私募。
2005年9月,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Sequoia正式進入中國。自此,諸如KKR和黑石基金等歐美的VC、PE等紛紛登陸中國。彼時,軟銀賽富基金在6個月融資6.4億元,創下了當時融資紀錄。
“那時我還非常得意,因為6個月融了第一筆基金6.4億美元,但現在人家3個月融資十幾億美元。”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回憶說。
此一時,彼一時。目前,國際資金流入中國的速度和規模都早已翻了一番。
據記者了解,接連有新的外資基金在去年底今年初完成募集,而募集新基金“又多又快”。
在新募集的外資創投基金中,北極光創投二期基金規模為3.5億美元,其募資規模較一期基金增長了191.7%。藍山資本中國二期基金和蘭馨亞洲四期基金兩只成長基金分別完成了14.5億美元和4.2億美元的資金募集。其中,藍山資本中國二期基金的募資規模是一期基金的近5倍,蘭馨亞洲四期基金較前三期基金增長了132%。
“近期,有五六家外資機構主動找我們談,要求設立創業合資基金。”天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關春祥介紹。天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天津市政府設立的總額度為5億元的“母基金型公司”,意在吸引國內外民間資金在津設立各類商業性創投機構。
吳春祥說,在2005年前,天津創投與外資合作創立了3只合資基金,規模都較小。例如,第3期中外合資基金,是由天津創投與海外機構各自出資1000萬美元而設立的。但如今,“這家海外機構近期已經在國外募集好了8000萬美元,等著進入中國市場”。另外,更有五六家此前沒有接觸的海外機構主動要求合作,出資規模都在5000萬美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