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壓力仍是經濟面臨重要問題 平抑物價需要改變農業發展思路
CPI(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攀升,不僅對經濟的穩定運行形成威脅,也給群眾生活帶來一定影響。那么, CPI未來走勢如何?穩定物價,面臨哪些挑戰?應對之策是什么?為此,本報采訪了部分專家和研究人員。
食品價格回落翹尾因素減少
國家統計局6月中旬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7%,漲幅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這是中國CPI同比漲幅在經歷了連續3個月8%高位后,首度回落到8%以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食品價格的小幅回落和翹尾因素的減少,使CPI漲幅出現回落。”
今年5月,中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9%,漲幅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漲幅回落達20.3個百分點。張立群指出,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是中國從去年五六月間開始驟然上漲的CPI的主要推動力。從數據看,這一推動力出現明顯減緩。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CPI是從去年五六月間開始攀升,今年五六月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數不斷抬升,翹尾因素不斷減少,也使得CPI的同比漲幅開始有所下降。
有關專家認為,僅翹尾因素減少一項,就使得5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占總共回落的0.8個百分點的一半。
同比漲幅可能會繼續下行
5月份CPI漲幅回落,這種變化是否是長期趨勢呢?對此,張立群表示,同比漲幅可能會繼續下行。因為農產品生產是有周期的,供求一旦增加上來不會是短期的,這種供求趨向平衡的變化會持續發展。而且,越往后翹尾因素的影響越小,這會使CPI出現前高后低的局面。
申銀萬國研究所研究員賀振華、李慧勇也認為,CPI漲幅回落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增速下降所致。根據歷年的經驗,考慮到蔬菜、水果的供應旺季已經到來,環比和同比增速有望下降。另外,由于生豬存欄量上升,油菜種植面積也大幅增加,從而肉禽和油脂供應有望持續改善,價格將繼續走低。
專家認為,無論從長期、中期還是短期因素來看,通脹回落都是大概率事件。從長期因素來看,產出缺口正逐步回落;從中期因素來看,領先CPI變動6個月的M1增長率在去年三季度達到高點,此后趨勢開始向下,這預示著未來CPI總體上將保持漲幅回落的趨勢,預計,6月份CPI將回落到6.9%左右的水平。
而高盛亞洲研究團隊則認為,如果央行能夠防止貨幣供應量增長出現反彈,那么CPI通脹率可能已經見頂,并在今年晚些時候向5%-6%的水平回落。但是如果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出現大幅反彈,則需要對中國通脹率可能已經見頂的初步判斷重新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