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只有部分地區實行網店辦照制度,不同地域賣家顯然面對著不同的監管方式,因此很難避免部分賣家打擦邊球“逃脫”監管范圍———例如北京的賣家可以通過改換注冊地點,規避《意見》要求。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屬地管理規定”只適用于當地,可如果對電子商務行業進行規范,需要有全國性的規定出臺,目前這方面還是空白,難免會出現監管外的“漏網之魚”。邱寶昌是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專業顧問,他也表示僅通過地方規定很難管好互聯網,因為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市場是跨地域、甚至跨國界的,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法律或者法規來監管。
亮照要亮得可信
淘寶網的賣家,上海居第二位,上海的網購買家更是全國居首;易趣公司也設立在上海。所以,大家都在看上海有沒有跟進動作。
盡管網絡上對新規的爭議很大,專家學者也有各種建議,但從總體情況看,絕大多D數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都認為,規定能淘汰掉部分不規范的商家。從長遠來說,新規的出臺更是有益于電子商務的規范發展。事實上,上海方面同樣有為電子商務立法的打算。市工商局法制處處長劉建德表示,本市正在制定電子商務相關地方性法規,也規定了網上開店要辦理營業執照,并在今年5月將該條例的意見征求稿遞交有關立法部門。在他看來,電子商務“亮照經營”是一個發展趨勢,其背后的意義不是要不要辦一個證照,而是確保網上交易的安全,提高電子商務的誠信度。
亮照經營根本上對買家是有利的,平時人們去街邊小店吃碗餛飩也會注意一下有無營業執照,為何上了網就反對起亮照經營來?仔細看網友發言,并非他們雙重標準,而是希望亮照就亮得可信服,主管部門站穩公平公正的立場。一紙牌照,該有護優汰劣之效,而無借名收費之意。
專家提出,對于“誰要辦照”、“誰不要辦照”等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尤其在新規剛剛起步階段,可以放低標準,先從引導和規范做起。
一方面,對于網上“新手”等特殊群體,可以考慮放寬條件,不能要求他們在一夜之間進行“翻牌”。其實,營業執照的申請要求并不寬松,涉及經營場所、經營資質等諸多要求,很多網上小店店主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有專家建議,可以給這些店主三年至五年的適應期,逐步積累申請營業執照的基礎。在這三五年間,可以免除各種管理費,但要求小店店主如實做好登記、記好賬。適應期過后,則根據每年交易量、交易額、是否達到稅收的起收點等標準,要求相關小店店主領取正式營業執照。
另一方面,對那些帶有公益性質的網上經營者來說,也要有扶持乃至鼓勵措施。電子商務有著意想不到的公益價值,包括幫助部分社會成員回歸積極、健康的生活道路,如上海團委和社工推出“自由組合脫癮法”,用網上店鋪等方式逐漸代替網絡游戲,讓青少年從網絡游戲走向網絡就業乃至網絡創業;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和人群脫困,如從2006年5月開始的魔豆寶寶愛心工程,旨在幫助身處困境而自強自立的母親,目前已幫助超過30名母親依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對于這些網絡經營者,“亮照”的方式要更加人性化一點,必要時還要開通“綠色通道”,降低“亮照”成本,給予政策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