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與倫比的未來,是徹底超越過去自己津津樂道的所謂“盛世”,徹底告別自己數千年來治亂興衰的周期律,通過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國民精神的重塑、經濟社會基礎的再造,建設一個民主、文明、富強的中國,邁向開放、法治的公民社會。
自信而不自傲,自豪而非自滿,是因為我們民族從既往的成敗榮辱中學會了理性,即便達到了一個曾經屬于夢想的高度,也不會迷狂,不會發昏。北京奧運的成功固然讓我們自信而樂觀,但我們也深知,中國不能止步于奧運的成功。
因為,中國要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仍然面臨諸多難題,這些難題不會因奧運的成功而輕易化解;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改革,某些難決的焦點,不會因為奧運的成功而可以繞過;國民素質雖然因奧運而大大提升,但不文明行為不會就此絕跡,國民胸懷雖因奧運而開闊,但褊狹也未必就不會死灰復燃。
解決難題,可乘奧運之勢,然而奧運本身不能提供靈丹妙藥。要創造無與倫比的未來,只能以更大的氣魄與力度推進改革開放。就當前的經濟形勢,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就指出,外部經濟環境惡化、前景堪憂的情況下,“中國要爭取獨善其身,中國也有條件獨善其身。”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內需潛力,有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關鍵是要通過改革將潛力變現。
事實上,已經有評論開始指出,奧運會之后中國會面臨更多方面和更大的改革壓力。“當人們再次回到擁擠不堪的車流中時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當人們再次看不到藍天白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時,又會有什么樣的感覺?這不僅僅是環保問題、城市建設和交通發展模式問題,而是整個中國發展模式問題。”環境問題還只是壓力的一個方面,人們對公平公正的全面訴求,對公民社會的熱切呼喚,都會因奧運而更加強烈。
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已經啟示中國:積極主動地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正是中國持續進步的奧秘。而北京奧運為了1 6天而籌備整整7年的經驗,不僅是中國成功實現了一次自我精神洗滌,更是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經典范例。
這個范例對當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無異于馬上就能“支取”的精神財富,比如堅定的決心與意志,善待媒體包容異見,對規則的嚴格遵從,政府與公民的良性互動,奉獻與協作相得益彰的志愿精神,等等。
能夠“支取”這么多精神財富的中國,一個無與倫比的未來就不只是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