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10月19日文章,原題:是時候談談中國的“黑領”了
或許是因臨近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紀念日,或許是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甫定調未來十二年中國農民、農村、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這兩天關于中國的新聞,仍舊突出的是一“農”字。筆者看得是滿眼的問題、滿手的汗?jié)n、滿腦的焦慮,當然也有滿心的期待。是時候談談中國的“黑領”了!
同行好友送我一本《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新書Hot,Flat,andCrowded(目前所見中文直譯為《又熱又扁又擁擠》)。這本推崇“綠色能源革命”的新書剛剛上市不到一個月,即蟬聯(lián)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之首,繼《世界是平的》后再成他的經(jīng)典之作——盡管全書主旨大意早已了然,但看得筆者也是憂困多多。
其實,弗里德曼這次沒有超前。他在書中談到美國人的未來——高于藍領、白領、金領的綠領階層,將是解決危機、重建美國的方向。其實早在兩年前(甚至可能更早),中國媒體就曾討論過這個話題,他們把以環(huán)保為己任的人群或者現(xiàn)象稱為“綠領”。每次從電視節(jié)目上看到筆者的朋友汪永晨帶著她的“綠家園志愿者”從內蒙古的沙漠、黃河邊,到怒江的環(huán)保、長城腳下的荒山,都會想到這樣的大陸新一代知識分子才是超前的一群。因為即便是在中國的城市里,普通大眾距離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還差得遠呢。
問題當然也在筆者這里演變成了一個新的詞匯——黑領——既不是黑社會老大、也不是風餐露宿的公司推銷員。我定義“黑領”是代表中國為數(shù)兩億的農民工,有兩層涵意:一是他們活躍在城市里,從事著最臟最累的工作,工裝的領子多是油油的黑色;另一原因是他們既非農民、也非工人,學問家們尚未以正式的社會身份定位這個群體。他們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現(xiàn)實中,處于主流話語體系之外,猶如置身陽光下的暗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