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圓滿舉辦,高昂的體育激情在國內掀起了一陣陣體育運動熱潮,可以說,今年是中國的運動年。在后奧運時代,運動所帶出來的許多新話題,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其中,體育運動的保險也成為了熱議話題之一。
對此,很多保險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北京奧運會將會“催熱”中國體育保險的無限商機,也將會是促進我國體育保險大發展的一次重要機會。
1
國內運動員肢體保險“萌芽”
在本屆奧運會上,劉翔因傷退出北京奧運會110米欄預賽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關注,而作為中國國家田徑隊保險合作伙伴,中國平安(601318,股吧)保險也在第一時間回應稱,平安除了一如既往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外,還將著手積極探索并加快開發運動員特殊肢體部位功能損失保險產品,標志著我國體育運動員肢體保險開始“萌芽”。
據了解,2007年10月,中國平安、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與中國田徑隊及劉翔三方分別簽署了一份保額為人民幣1億元的人身意外險保單,其中劉翔個人擁有1年期的1億元保額的人身意外險,其余的田徑隊員每人100萬元的人身意外險,保險期限從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為時1年。根據保監會的相關規定,以上保單涵蓋的風險范圍在正常的人身意外險保障范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