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標志著第二波危機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目前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在潛滋暗長,正在威脅著全球經濟。
在此前接受本刊專訪時,《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曾經預測說第二波金融海嘯將在2009年3月份登陸,其標志就是歐洲國家的企業債危機,而最新的數據也顯示美國今年的信用卡違約率可能突破此前創下的7.53%歷史高點,美國企業處境更加困難,很可能會出現債市崩盤。
對此,曹遠征則堅持認為第二波金融危機應該還是以房地產危機為特征。他對《紅周刊》說,金融危機最重要的特征是去杠桿化。現在去杠桿化依然在進行,只不過它的形式發生了變化:
首先,去杠桿化的重心從次級債轉到其他方面。以前消費貸款主要是信用卡貸款和汽車貸款等,現在則主要是轉向公司貸款。而公司貸款中比重最高的是商業地產貸款,目前商業地產貸款的價值在普遍下降,并且都經過資產證券化被轉賣掉了。
其次,過去主要是投資銀行在進行去杠桿化,現在已經轉到了商業銀行。最近出問題的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都是因為杠桿率過高導致的。
第三,去杠桿化正在由美國向歐洲蔓延。過去1~2年中主要是美國的市場主體在進行去杠桿化,而現在歐洲市場主體也在步其后塵。
第四,對中國影響更大的是美國消費者的去杠桿化,即儲蓄率上升,負債率下降。2008年年底,美國的儲蓄達到2%以上,這意味著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大減少了。
曹遠征認為,金融機構去杠桿化過程依然在繼續,不排除很多金融機構會在2009年第一、二季度遭受損失。至于會否爆發以金融機構倒閉為特征的金融危機則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