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例子是銀行貸款。這些年中央反復說,銀行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墒聦嵞兀恐行∑髽I卻一直少有人問津。之所以如此,原因也是交易成本。從銀行方面看,發放一筆貸款的審貸流程與監督費用大抵相同,假如大企業貸一個億,而小企業只貸200萬,這樣每百萬貸款的平均交易成本,小企業是大企業的50倍,你說銀行會貸款給誰?有人指責銀行嫌貧愛富,可銀行在商言商,它怎能不計較成本?若從企業角度看,大企業還好說,財大氣粗會有銀行送貸上門;而那些中小企業則不同,為貸款要四處燒香拜佛,交易成本能不高嗎?
行文至此,相信讀者已經明白,企業選擇社會集資不過是為了節省交易成本。是的,由于有交易成本存在,一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僅上市無望,就是貸款也難于登天。可企業要發展缺少資金怎么辦?被逼無奈,所以才有人鋌而走險轉從民間融資。這次在湘西考察,我聽到過不少當地企業家創業的故事。比如福大公司,曾因開發老吉首市和八月樓賓館享譽湘西;而三館公司也因建造吉首體育館、圖書館而名動一時?上У氖牵捎趨⑴c非法集資,這兩家企業現均已陷入絕境。
我這樣說,絕不是為湘西企業家開脫。我想說的是,假若當初國家允許企業公開發債,而且又有法律管束,那么局面也許不會像后來那樣糟糕。可以算筆賬,以湘西為例,起初榮昌、三館等房地產Cye.com.cn公司集資時月息不過1.5%到3%。雖比銀行利率高,但以公司盈利還本付息當不成問題,因為當地房地產成本每平方米800元,而市場樓價為1600元。問題是后來出現惡性競爭,月息升至10%卻無人干預,政府也未向公眾披露有關風險信息,于是愈演愈烈,最后才鬧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遺憾的是歷史不能假設,木已成舟,后悔藥沒得買。然而亡羊補牢,從湘西集資案中我認為至少可以吸取三點教訓:第一,企業發債并非洪水猛獸,不必談虎色變,政府與其“堵”還不如“疏”;第二,為防止企業發債一哄而起,當務之急是要抓緊立法,否則沒有規矩,免不了有人會從中渾水摸魚;第三,監管當局應擔負起風險預警的責任,對營私舞弊或瀆職者一律從嚴懲處。
當然不止上面這些,但此三點最要緊。假若政府一時還無更好的招術,急病投醫,那么就不妨按這個辦法試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