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困局由來已久,一方面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仍然借錢無門,另一方面民間資本大量閑置,并且在高門檻的制約下,合法地進入金融領域阻力重重。
嘉賓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周德文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
朱大鳴 知名財經評論人士
中小企業的融資饑渴已經不是“急癥”,由此導致的民間借貸持續活躍,作為其副產品的高利貸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江浙一帶地下錢莊從事高利貸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最近又有媒體曝光,在2009年以來的寬松貨幣政策下,甚至出現了銀行低息貸款流向了高利貸金融公司,從中謀取非法收益,而導致高利貸融資的中小民營企業陷入絕境。
一個困局由來已久,一方面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仍然借錢無門,另一方面民間資本大量閑置,并且在高門檻的制約下,合法地進入金融領域阻力重重。據統計,廣東省民間資本約超過1萬億元,在浙江,僅溫州一地就有7500億民間資本。
近期,《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主旨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這對于民間資本來說是一個大利好,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如果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繼續受阻,這一政策很可能依然會缺乏現實的落腳點。
民間借貸利率攀高
《英才》:從最近一些發生的事件來看,高利貸現象又有所凸顯,與前些年相比,目前這一狀況呈現怎樣的特點?
周德文:幾年前,大家對實業比較有興趣時,企業借高利貸相對比較容易發生,而與往年不同是,現在實業不景氣,利潤越來越薄,中小企業經過前幾輪的折騰,借高利貸越來越慎重。作為民間借貸的主體,擔保公司和其他一些貸款的團體也很慎重,因為貸款的風險越來越大,很多企業借了都不能償還,結果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現在正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時期。
《英才》:目前有一種高利貸現象被媒體曝光,揭示自2009年執行寬松貨幣以來,一部分低息的銀行資金被放成高利貸,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