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貸資金流向高利貸
警方偵查發現,“虛假購房”只是一系列事件的起點。
此案案情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虛假增值稅發票向銀行貼現融資,其二是簽訂虛假購房合同騙取貸款,其三為非法放貸。這三項罪名之間互相關聯,第三項非法放貸的資金中有近3600萬來源于第一、第二項獲得的信貸資金。
在信貸資金一再收緊之下,一條由信貸資金出發,流經開發商和中間人,轉入地下高利貸市場的路徑,由此浮出水面。
警方調查顯示,2009年,王某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虛構貿易背景,在四家銀行辦理貼現3.12億元,共76筆。經網上稅務信息系統核查,上述3.12億元銀票貼現業務中,查出不相符的增值稅發票288張,金額合計8294萬元,占比26.6%。
“由于網上稅務信息系統只能證明增值稅發票的真假,尚不能反映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全部信息,我們將進一步到稅務機關逐筆核對。”相關銀行稱。目前稅務機關正在協助警方核對這部分信息。
同樣是在2009年,王某又安排了包括唐駿在內的8名親友與博金置業簽訂了購房合同,并以此向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吳江支行辦理按揭貸款,總額1.47億元。
隨后,王某以其控制的“吳江世佳”、“蘇州世佳”等公司或公司員工的名義,向蘇州優曼服裝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非法放貸1.03億元。其中,博金置業將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吳江支行發放的565萬元貸款中的500萬元,轉手便貸給了吳江好運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相關銀行核查顯示,在總共列出的四筆高利貸中,資金來自于銀行貸款和票據承兌的總額近3600萬元。(如圖)
“經過核查這四筆貸款和貼現資金都是幾經轉賬才轉貸給三家企業的!便y行方面稱。
有相關人士表示,“假按揭”事件的曝光一般由內部利益的分配不均引發。該案的緣起是一宗匿名舉報,則可能緣于一些恩怨或者利益糾葛。
銀行方面則一再強調貸款的流程和監控都符合規定,且“貸款擔保主要是地產抵押,迄今沒有形成貸款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