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初放貸時。
2011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此前醞釀推行的貨幣政策創新工具——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機制,在商業銀行人士看來,有可能變相刺激銀行年初集中放貸。
這其實是一項旨在轉變銀行信貸管理和流動性控制機制的常規工具。記者從銀行人士處獲悉,此前醞釀中的差別準備金率常規化(詳見本報2010年12月28日頭版《差別準備金將成常規武器 央行三率齊飛》一文)將落地。
按一位銀行內部人士的轉述,央行內部人士稱,從2011年起,人民銀行將按月測算及實施差別準備金措施,且具體操作方面,最初的實施范圍考慮在全國性金融機構中試行;同時,考慮到商業銀行調整業務結構需要一定時間,2011年前三季度將給予商業銀行依次遞減的容忍度。
所謂依次遞減容忍度,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解釋,如果一家商業銀行按測算應交3.5%的差別存款準備金,容忍度遞減原則,一季度容忍度最高,實際繳納最少。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為了少交存款準備金,一些商業銀行可能集中在一季度放貸”。
在某股份制銀行中層人士看來,此項旨在控制流動性的常規性工具,從短期看,將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和貨幣政策相結合起來,在抑制信貸增長、回收流動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新的政策會使得央行進行微觀調控,若涉及監管銀行的具體微觀經營,央行在人手、配備方面能否跟得上,尚待進一步考驗。”一位銀行業資深人士分析。
中金公司一份研報顯示,差別準備金率體系對全行業的貸款增速影響有限,其估計2011年新增貸款規模7.5萬億左右。
資本監管嫁接貨幣政策
央行內部人士稱,未來央行將采取公式化的方式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常規化,某一銀行需要繳納的差別準備金率=銀行穩健性調整參數×(按照宏觀穩健審慎要求測算的資本充足率-銀行實際的資本充足率)。
具體而言,銀行穩健性調整參數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因素:第一,該行穩定性狀況。主要有流動性、杠桿率、撥備率等指標以及年度審計結論,信用評級變動、內控水平、支付情況及案件等因素。第二,該行信貸政策執行情況。包括信貸投放領域,鼓勵投向三農及中小企業方面。
差別準備金率引入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甚至將其作為重要考量指標,是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的一大創新,即將資本充足率監管與貨幣政策相結合,并將其制度化和常規化。
在上述公式中,按照宏觀穩健審慎要求測算的資本充足率為最低資產充足率(8%)、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逆周期資本緩沖三者之和。其中,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和逆周期資本緩沖,亦恰恰是銀監會在新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之下擬引入的巴塞爾協議Ⅲ新的監管指標之一。
其中,對于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央行將考慮銀行資產規模、金融市場關聯程度、交易對手種類及交易量、市場份額、客戶群體影響程度以及替代性(提供支付、清算、托管等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