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嚴峻 農產品大幅減產或現糧荒 與帶給煤炭業和鐵礦石的短期影響相比,洪災帶來的糧食問題將更為嚴峻。1月和2月通常是澳大利亞小麥收割的季節,大量的雨水將造成小麥的減產,2010年,澳大利亞小麥產量是2250萬公噸,其中1450萬公噸用于出口,大約占全球市場小麥出口份額的11%。據預測,洪水將造成澳大利亞小麥減產一半。除小麥外,水果和白糖的產量也將減少。 同時,玉米期貨合約價格較去年6月份的低點漲94%,大豆和小麥價格增幅分別為51%和80%。 根據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在2010年12月達到了215,為近20年來的最高點。 近日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上升,主要由食用油、谷物、糖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帶動,這些食品的價格還可能繼續上升。世界銀行日前發出警告稱,“如果全球食品價格隨著其他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一些地區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情景。” 可能惡化中國通脹: 但暫不構成“輸入性通脹” 針對近期全球各地自然災害對我國目前通脹形勢造成的潛在影響,記者了解到,上述地區的極端天氣已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暫時并不構成對我國商品價格直接的“輸入性通脹”。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惡化中國通脹。”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建議,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并用來收緊貨幣政策;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降低經濟增速。興業銀行報告也預計,今年我國CPI將在5%~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